做客清华,被奉为上宾——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10)

标签:
报社学习清华鉴定礼遇 |
分类: 岁月回眸 |
做客清华,被奉为上宾
——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10)
1988年10月的一天,正在《科技日报》学习的我,受命参加一个科技新产品鉴定会,地点在清华大学。类似成果鉴定会、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活动,媒体经常报道,对于新闻记者来可谓家常便饭。不过,我只是一个在报社学习的,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每次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先说两天后,参加中国农科院养蜂所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吧,当时是在一个大型会议室,每一个与会者面前除了清茶一杯,还有一瓶蜂蜜,可随意饮用。处于当时那个年代,觉得相当豪气了。临走时,主办方还为每位记者赠送纪念品一份,即一个红色袋子里装有两瓶蜂蜜。当时,心里的那个甜啊,就不用说了。这种事情自然是投桃报李,又过了两天,一篇题为《农科院养蜂所二十余项课题获奖》的消息登在《科技日报》上。我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的那两瓶蜂蜜,我没舍得享用,特意留着,待回家探亲时,孝敬给家里老人。有点可惜的是,在回家途中,不慎摔碎了一瓶,只剩下一瓶了。
且说清华大学的这次活动。鉴定的产品为某型高能等离子喷涂枪,由清华大学力学系和北京军区装甲兵某部共同研制。当时到场了一些专家,邀请了部分媒体记者,最后通过了部级鉴定。第二天,我在《科技日报》发了一个简讯,还将这个简讯送到《中国机械报》并得以见报。除此之外,我利用此次鉴定会的空隙,不失时机地采访了这项新成果的研制者——北京军区某修理厂技术人员王海军,写出人物通讯《自学成才的“科研迷”》,刊登在1989年1月14日的《科技日报》。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意外收获吧!
更令我回味的是,当时参加鉴定会时所受到的礼遇。午餐很丰盛,媒体记者单独一桌,清华大学的一位副校长亲自作陪。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这位副校长站立起来,又躬下身子,挨个儿给我们每一个人敬酒,那种热情、恭敬和谦逊,简直令我受宠若惊。要知道,当时我还是一位24岁的毛头小伙,就在几年前我还是一名高考落榜生,连中专都没考上。万万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后,竟然同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清华大学的领导坐在一个桌上,人家还恭恭敬敬地给自己敬酒,好梦幻、好感慨啊!
我时常在想,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华和能力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比才能更为重要的是机遇。何谓“天赐良机”“千载难逢”?什么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