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美行天下
美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93
  • 关注人气:16,8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缨”在手,收获希望——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6)

(2025-02-19 09:13:22)
标签:

报道

专访

文艺

宣传

通讯

分类: 岁月回眸

“长缨”在手收获希望

——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6)

1987年金秋,一篇题为“桃李荟萃竞芳馨”的概貌类通讯新鲜出炉,副标题为:80301部队两用人才成果展巡礼。一个月后,《长缨》杂志刊登了这篇通讯。这是我在《长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稿件,篇幅也比较长,页面设计漂漂亮亮,且从标题到内容几乎只字动,彰显本人写作的风格和文采,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自不必说。“长缨”在手,收获希望——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6)


“长缨”在手,收获希望——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6)

创刊于1979年8月1日的《长缨》杂志,长期以来是作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唯一刊物的存在,直到1991年7月1日《火箭兵报》创刊,其作用和地位才有所弱。《长缨》的刊名由来应该是取自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中之诗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83年春,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以一首《破阵子·赞长缨》深情地为《长缨》赋词:“会挽雕弓飞箭,自有鼓角连营。山嶂叠峦固金垒,花果仙洞胜天兵。军中喜长缨。天外恶狼敢射,瞬息霹雳震惊。为报祖国肩重任,斩断魔爪正义伸。奇阵雄风生。”由此可见,“长缨”之于第二炮兵(现火箭军)的意义相当大。

我于《长缨》1987年11期,即《长缨》杂志创刊8年以后发表《桃李荟萃竞芳馨》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截至2005年我转业之时,累计在《长缨》及《长缨通讯》发表各类作品有一百几十篇,可谓长缨在手、收获满满。比如,紧随桃李一文发表的《深山有他不寂寞》,是对我们处(基地政治部宣传处)文化干事黄金钢的一次专访,其中的文字内容,至今读来仍觉得亲切动人。“长缨”在手,收获希望——我搞报道那些年的那些稿那些事(6)

其中描述:“1986年7月,作为部队文化干事的黄金钢接到二炮举办集体舞录像比赛的通知……一个月内,他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接连创作了《跳吧,青年朋友》、《通信兵舞》等12个风格各异的舞蹈,还为部队培训了100多名舞蹈骨干,使部队掀起了群众性的集体舞‘热’。他别出心裁地把录像场地选在了半山坡的篮球场。这天,静谧的夜空群星闪烁,铺满青草的地上燃起了堆堆篝火,汇涌着的股股欢快激昂的旋律,年青的战士脚踏时代乐曲的鼓点,翩翩起舞,尽情、洒脱……真是天上人间欢歌!录像成功了,集体舞以其独特自然的风格在二炮一举夺魁。”

专访中还写道:在二炮的一次业余文艺会演中,黄金钢的名字在节目单上出现了8次,他既能作词、谱曲,又能指挥、演奏,还能领唱、表演,称得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才,由此人们冠之以“八大金钢”。

访谈末了,以他现场演唱的一首本人谱曲、声情并茂的男高音歌曲作为本文收尾:“山扎根,我扎根,我伴导弹住山林,导弹枕着大山睡,我和导弹身贴身。雨丝作纱帐,雪花当被巾,大山给我千般爱,战士献上一片心……”可谓前后呼应,紧扣主题。

再说这篇通讯的配图,本来是安排配发图片的,版面位置都留好了,只因责任编辑在电话通知作者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或者说中间出了岔子吧,具体原因就不讲了,因为涉及到具体人的思想品质,讲出来不好。总而言之,编辑部那边,迟迟收不到想要的照片,实在等不及了,只好请社里的美术编辑朱恒安同志绘制了一幅插图补上。这样一来,原定的版面换了样,倒了别有一番韵味。(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