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种下“鸟粮田”,远方的天鹅留下来

(2023-02-23 11:10:44)
标签:

北京

候鸟

生态

湿地

野生动物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何以成为“候鸟天堂”?

早春的北京,正值候鸟迁徙季,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出现黑颧、大鸨、震旦鸦雀、白骨顶鸡、斑头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可谓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还有大批绿头鸭首次现身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针尾鸭、斑嘴鸭、灰鹤、天鹅等一起觅食,令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拍鸟人喜出望外。

北京作为世界上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上的重要节点,在适当的季节多一些鸟类也属正常。不过,以前候鸟在北京的停留地主要为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两库区,因为这里水面大,食物较为丰富,人也少,便于鸟儿充分休息,吃饱了赶路。

近年来,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野生动物管理保护条例的不断完善,人们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能够满足候鸟停留条件的地方越来越多仅去年冬天以来,迁徙到北京的候鸟就有300多万只,有的由候鸟变成了留鸟。比如说,去年秋季迁徙到密云水库的17只大天鹅,居然选择留下来过冬成为这里的“常住客”。由此,北京鸟类种群在不断扩大,其中不乏珍稀、濒危鸟类。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鸟中大熊猫”震旦雅雀、世界珍稀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等等。

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目前北京拥有野生鸟类503种,占我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毫无疑问,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记得在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明确提出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突出“近自然”理念,以“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植物为选择标准,注重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隐蔽地,并为黑鹳、褐马鸡等重点保护鸟类设立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其中,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了让候鸟们“吃好喝好”,从2020年起,首次创新性地试种鸟粮田,种植规模从最初约31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516亩,种植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荞麦、黍子、油葵等农作物,呈多块分布在湖区周围,被称为“候鸟食堂”。据悉,在越冬迁徙高峰期,每天有几十种、上万只候鸟光临此地,包括灰鹤、大鸨、红隼、白尾鹞、白眉鹀、楔尾伯劳、蒙古百灵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了给动物们提供栖息、繁殖的乐土,坐落于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率先建设生态保育核,局部保留荒野状态,营造近自然的栖息环境,并种植大量的食源蜜源植物,形成完整的小动物美食供应链。如,春有甜美的花粉、花蜜,夏有多汁的桑葚、甜脆的杏子和李子,秋有成熟的山楂、海棠、柿子,各类饱满丰腴的种子;即便到了萧瑟冬季,也有大量坚果可以享用。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只有一年多,就已经监测到70多种飞禽走兽,其中同样有很多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如猎隼、大鸨、豆雁、雀鹰、灰脸鵟鹰、纵纹腹小鸮、短耳鸮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也是鸟类最为安稳的家。“十三五”以来,北京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全市湿地总面积已达6.21万公顷,吸引了越来越多各种品类的候鸟。从密云水库的鸬鹚、苍鹭、黑鹳、白枕鹤,到汉石桥湿地的银鸥、翠鸟、小、大天鹅;从野鸭湖的金雕、遗鸥、白头鹤、东方白鹳,到牛口峪湿地的黑天鹅、红嘴蓝鹊、北红尾鸲、棕头鸦雀……这些湿地不仅极具生态价值,而且社会效益巨大,越来越成为招商引资的新招牌、新名片。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北京除了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动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优化整合之外,还将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持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