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质量发展:风劲潮涌,奋楫扬帆
(2023-03-01 10:59:35)
标签:
发展北京高质量减量城市更新 |
分类: 时事评论 |
北京高质量发展:风劲潮涌,奋楫扬帆
在今年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五年,北京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4亿元两个大台阶,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已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继续攀升,从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在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中位列第一。其中,北京位列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三位。
这些硬梆梆的数据和亮闪闪的成绩单足以表明,北京奋楫扬帆正当其时,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北京高质量发展重在做好“减”的文章。曾几何时,人口增长、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患上“大城市病”的北京在发展上受到制约。这些年,北京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千个,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实现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可以说,减量为提质换来更大空间,减量为丰富业态、精准补位提供更多可能,减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北京在减量的同时,也在做“加法”:一方面以高端产业要素加速集聚,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对创新要素的投入与日俱增,不惜重金进行科技生产力布局,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达到了6.53%,在全国遥遥领先,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聚焦“高精尖”,强化创新引领,目前已形成2个万亿级、5个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以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规模领跑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另一方面,以环境容量逐步扩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家园。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立体拓绿,为市民增加了“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说到北京的环境改善,大家有目共睹。就拿大气治理来说,曾经的雾霾“锁城”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清新明丽的“APEC蓝”“阅兵蓝”“冬奥蓝”,蓝天成为古都北京的靓丽底色。二十大开幕会期间,全市PM2.5更是低至1微克/立方米,为历年同期监测的最好水平。蓝天白云成常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疏解整治,也是接连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城市绿色空间持续扩展、让森林融入城市的结果。比如,有着北京城市最大“绿肺”之称的温榆河公园,几年前还遍布砂石场和废品收购站,尘土满地、污水横流;经过疏解腾退、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操作,如今鸟语花香、美景如画,成为京城又一处网红打卡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过去的大型化工厂,居然蝶变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与此同时,北京以渐进式城市更新,让千年古都焕发熠熠光彩。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必须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年,从皇史宬古建筑复现“金匮石室”的真容,到前门三里河重现“水穿街巷、庭院人家”景观;从百年首钢工业遗存蜕变为京城文化“新名片”,到北京站修旧如旧尽展其独特的古典美感……北京以前所未有的保护力度和对历史遗存的充分利用,让城市更新融入城市功能演进,让历史文脉以更加显著的方式存续。
从北京发展转身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置身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每一个“转向”背后,都有爬坡过坎之难、闯关夺隘之艰、潮涌浪急之险。新征程上,北京正以涅槃腾越的壮志豪情,踔厉奋发的万千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