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令人向往,雄安新区雄姿初现
(2023-02-21 13:17:27)
标签:
雄安未来之城五新京津冀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未来之城”令人向往,雄安新区雄姿初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雄安新区设立都快6年了。新春伊始,以“五新·雄安”为主题的系列微广播剧展示“未来之城”建设的雄健步伐。从《秀林千年传馨香》《容易路“不容易”》,到《“不说不”雄安在行动》《雄姿初现——快到雄安来》,每一集来自雄安的故事都令人颇感振奋,新区建设的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愈发凸显。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如何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关键在于筹划谋定上的高标准、精耕细作式的高质量。
从生态环境上看,本着“先植绿、后建城”的原则,“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从2017年秋“千年秀林”工程大幕开启,到如今郁郁葱葱、森林环城,5年间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一座绿色的生态城市正在款款走来。其中,雄安郊野公园兼具生态屏障、水源涵养、休闲游憩功能,成为绿色雄安的网红打卡地,尽展“城在林中、水城相依”的生态之美。更有白洋淀的系统性生态治理,让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来此“安家”,包括“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鸟中活化石”震旦鸦雀、“白衣仙子”中白鹭等,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248种。
从产业布局上看,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于是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智慧制造、创新孵化等产业在雄安集聚。随着索菲特、温德姆酒店等新地标建筑相继落成,拔节生长的雄安已显现“未来城市”之姿 。其中,互联网产业园正积极承接北京数字产业疏解,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年内投运,在吸引数字企业入驻方面优势颇多。由此,雄安新区将打造成数字城市建设的样板,并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数字孪生”城市。
当然了,创新之城拔节生长,必须有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一方面,北京方面把雄安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竭尽所能地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一批央企、科研院所勇担使命,移师雄安,系统谋划和共同推动新区发展。一方面雄安新区聚焦需求,谋定后动,主动对接,借势发力;特别在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上,更是求贤若渴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非同凡响的“雄才计划”和颇具吸引力的“政策包”,为人才集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悉,如今的雄安新区已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高学历人才,以及教育、医疗、规划建设等重点领域高端人才两千多名,在“引育用留”上做足了文章,仅新成立的雄安创新研究院就成功引进3个院士团队、5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以聚天下英才的气魄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