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背街小巷”之变看北京“大城精治”

(2022-06-09 16:2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从“背街小巷”之变看北京“大城精治”

    “背街小巷既是关系百姓生活的‘里子’,也是关系首都形象的‘面子’,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这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整治处副处长陈志鹃近日面对媒体所讲的,作为她的同事,我深以为然,感慨良多。

    是啊,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主导着城市的微循环;一旦出现堵塞和损伤,“里子”“面子”都不好看。尤其是北京,青砖灰瓦映朱门、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风貌绵延千年,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岂能因时代变迁而变形走样?

    然而,现实有时就是这般无情和无奈。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在感受北京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却猛然发现背街小巷竟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什么私搭乱建、开墙打洞、架空线密密麻麻、车辆满满当当等问题积重难返,成为城市治理薄弱环节。如此这般,不仅古都风貌得不到体现,居民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于是乎,北京背街小巷的“逆袭”之路开始了。自2017年以来,北京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先后开展了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治范围从核心区逐步拓展到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远郊区;整治内容从关停“七小门店”、拆除违建、平整路面、雨污分流,到架空线入地、停车治理、增种绿植、美化景观。一系列整治举措、一连串给力行动,让全市近4000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其中,东城区前门三里河,“水穿街巷、庭院人家”历史景观重现;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昔日在此筑巢的小燕子又飞回来了;新鲜胡同、史家胡同等一大批核心区老胡同,利用腾退后的闲置空间修建了口袋花园;文华胡同、魏染胡同等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胡同,围绕红色历史文脉,打造一步一景的“立体博物馆”。2018年至2021年,在“北京市最美街巷”评选活动中,史家胡同、雨儿胡同、文华胡同、府学胡同等40条胡同相继获得“最美街巷”称号。

    家门口精细治理,补齐便民短板是关键。在居民各类诉求中,停车乱是街巷、胡同的通病。要想让胡同不再喧嚣吵闹,恢复宁静祥和,就得想办法把车停放好,最好能把车“请”出去。嘿,有的胡同还真做到了。东城区的西总布胡同是全市第一条“不停车胡同”。通过协调相邻的单位为居民提供停车位,加上居民自治组织“停车自管会”对乱停车的劝导,胡同果真静下来、靓起来了,新晋为“网红打卡地”。还有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借助附近北京坊提供的廉租停车位和视频监控“技防”手段,成为又一条“不停车胡同”,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拍照。相信,今后还会有很多胡同实现“不停车”目标,找回久违的风韵和美感。

    街巷焕新葆活力,群策群力最重要。在景山地区三眼井胡同的改造、更新中,“和巷”议站功不可没,无论是门楼的样式、坡道的设置,还是窗户的材质、休憩的座椅,居民们都可以在这儿畅所欲言谈问题、讲诉求,齐心协力想办法、拿主意,最终成就了人见人爱的“名片”胡同。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设有“小院议事厅”,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小到院子里的晾衣架如何设置,花卉种植什么品种,凡是事关居民生活的问题都可以讨论,有不少意见、建议被吸纳到胡同改造方案中。目前,草厂胡同正“一院一策”打造更多“美丽院落”,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方面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全市还选派了1.63万多名街巷长,招募3.98万多名小巷管家。整合网格员、协管员等队伍,开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将物业、商户、驻地企业等群体纳入“队伍”之中,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效应日益凸显。

    五年努力让首都北京的环境面貌整体提升,一条条焕新的街巷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