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疫情反复,越要保持定力
在疫情持续了一个来月的胶着状态、眼瞅着就要终结的时候,昨天(6月9日)北京又新增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发生在朝阳区天堂超市酒吧的聚集性疫情尤其令人担忧,3名感染者都是3天前去这家酒吧的,自然也属于社会面筛查出来的病例,且分别居住在西城、丰台、怀柔三区,其流调难度和隐匿传播风险都不小,从而给这座城市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的努力蒙上阴影。
果然不出所料,仅仅过了一天,据今天(6月10日)下午的疫情通报,涉天堂超市该酒吧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29例感染者,涉及全市12区,密切接触者4400多人。
面对这一突发疫情,想必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烦躁。此时此刻,我只想说,越是疫情反复,我们越要保持定力,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面对难缠的疫情,我们必须运用好手中的工具。目前最基本、最不可少的工具有三样:扫码、测温、做核酸,只有将之常态化,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新疫情,进而以快制快、精准有效地扑灭之。
一场历史罕见的疫情,将我们拖进“全民核酸时代”。身处这种疫情四伏、无孔不入乃至躺着都会中枪的特殊时期,要说心里不急、不躁、不烦、不火是假的。
就说手机扫码吧,上公园要扫、进商场要扫、下饭店要扫、回小区要扫、乘车要扫、看病要扫、做核酸也要扫……总之,凡是进进出出的地方都要扫。
前几天去单位上班,被胡同里的一道关卡拦住了,必须扫码才能放行,可是前面没几步就是单位门口,保安在那儿候着,进门扫码、测温必不可少。没办法,前后十多米的距离,我扫码、测温两次。这种事也把单位头儿们惹急了。很快,经过沟通协商,我们每人都持有特制的出入证,这才免除了重复扫码。
由此看来,对于扫码这事儿,一方面不能因其繁琐就烦躁、抱怨,另一方面也要灵活运用这个工具。当然了,对于以“亮码”代替“扫码”、“一人扫码、多人进入”等作法也明令禁止的,所谓“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风”这句话用在疫情防控上,再恰当不过了。两个多月前,上海市疫情暴发初期,一对夫妇偷偷驾车从上海溜回冀南老家,躲过了扫码,也没及时做核酸检测,结果致使当地疫情暴发,社会生活处于“静默状态”。
再说核酸检测,对于迅速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快速控制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居功至伟。可是,在核酸检测上,不管三天一检也好,还是一天一测也罢,也要注重人性化服务,尤其要关照到老弱病残群体。想必大家心愿都是一致的,希望核酸检测点多一点儿,最好开设采样“夜场”,不耽误大家上班。此外,要通过改进措施,让大家排队时减少在烈日暴晒;还希望检测结果能够快一点儿出来,免得手机弹窗惹麻烦。
有些事情笔者本不想说,但还是憋不住要说。就在北京疫情肆虐、很多人居家隔离、大家苦苦等盼着城市烟火气回归之时,某些核酸检测机构,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核酸检测上弄虚作假,故意将抗疫进程“拉长”,发疫情财、赚黑心钱。对于如此丧失天良、人神共愤的恶劣行径,我想怎么惩处治罪都不为过吧?!
从政府层面来讲,必须强化监管之手,盯紧核酸检测的全链条,及时斩断黑手、堵住漏洞,确保核酸检测“采得到”“不变质”“测得准”。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要少一些情绪化的抱怨,多一些理性的行动,尤其不能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该注意的事项千万不能马虎,该防范的地方必须及时到位。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从紧从严、从早从快、从细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就一定能够以最小的范围、最短时间、最低代价控制住突发疫情,并夺取这场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