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放心不下”是履职尽责的应有姿态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由“时时放心不下”这句话,我想起一个反面典型案例。多年前的某一天,某领导到下属某单位检查安全防范工作。抵达后,该领导一屁股坐在会议室听汇报,对枪支弹药库等重点部位的管理表示“放心”。也就是说,人没去现场,检查便结束了,他酒足饭饱后直接打道回府。可是,他前脚刚走,这个单位便发生了枪支弹药失窃案。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可想而知,这下子他可摊上事儿了,挨了处分,还被撤职。这样的领导干部,谁又能放得下心呢?
由“时时放心不下”,我想到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一天,焦裕禄与同事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吃着吃着,他手中的筷子伸到盘子里夹了空。有人问:“焦书记,吃着饭你还在想啥?”他说:“我怎能不想呢?改变兰考面貌的重担在咱们身上,全县36万人民眼巴巴地望着咱们呢!”
一个冬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群众:住的怎样?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他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
……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的公仆情怀和责任担当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由“时时放心不下”,我还想到了很多人。在福建东山,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打水井、建水库,筑海堤、造盐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把风沙肆虐的荒岛打造成绿意盎然的东海绿洲;在西藏阿里,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的孔繁森,与藏族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以忠诚践行使命,用生命兑现誓言,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公仆赞歌”;在云南大亮山,杨善洲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义务植树22年,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在湖北来凤,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为民造福。在脱贫攻坚前线,为了帮助老百姓致富,李保国把家安在了太行山区,研究出苹果生产管理的128道标准化程序;为了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廖俊波常年为项目建设、园区开发奔忙,老百姓说他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
“时时放心不下”,放不下的是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心心念念的是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时时放心不下”,说白了就是一种为民情怀和工作态度,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应有的样子。
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艰巨繁重,更需要“时时放心不下”的劲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勇于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以“随时准备有事”的高度警觉,防患于未然,做足做好平战转换、快速反应的功课;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的敬业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