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北京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1-03-05 16:15: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愿北京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

    有一种幸福叫“蓝天白云”,蓝天白云就是一种幸福。身在北京,说到“蓝天幸福感”,笔者有很多话要讲。

    七年前,儿子辞掉北京工作,想到国外去发展,当时我没表示反对。去就去呗,且不说日后发展如何,单就北京糟糕的空气,浓重的雾霾一场连着一场,让人感到窒息,换个地方生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可是一晃几年过年了,北京的空气似乎越来越受人待见,雾霾在悄然溜走,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降幅达57.5%,连续322天无PM2.5重污染,较2013年减少48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比2013年整整增加了100天,平均每周7天中就有6.3天为优良天,而在2013年仅不到4天。大家的切身感受是,北京的空气越来越好了,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儿子又选择回国内发展,开始了北京的美好生活。

    从2013年PM2.5平均浓度89.5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北京通过精细治理,大幅度减排,一微克一微克地硬把PM2.5浓度“抠”了下来,谱写了一曲“蓝天保卫战”激昂乐章,亮出清新明亮的城市风采。

    2013年是北京PM2.5治理元年。这一年,除了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PM2.5和臭氧也开始纳入国家新标准。从这一年开始,作为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治理成为北京“蓝天保卫战”的重头戏。按阶段划分,2013年至2017年间,正值“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期间,北京主攻工程类减排,比如加大治理燃煤污染,淘汰或退出污染工业企业等,必须采取“壮士断腕”措施。无论“疏解”“整治”还是“提升”“协同”,都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要考量,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绿色产业。

    2017年至2020年,工程类的减排项目越来越少,可以挖掘的减排空间渐趋饱和,大气治理开始向精细化发展,亮出了“绣花”功夫,用上了高科技手段。比如说,在机动车移动源污染治理上,紧紧盯住重型柴油车这一污染“大户”,严查排放超标车辆,违者一律重罚,并督促车辆整改达标后才能再次上路。在扬尘治理方面,用上了遥感卫星、道路走航监测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室外吸尘车、微型吸尘器等新型环卫清洁设备穿梭于大街小巷,连屋顶上的灰尘都不放过。与此同时,京津冀率先统一空气重污染应急预警分级标准,修订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现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削峰降速”。紧接着,三地率先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联合发布首个环保统一的地方标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并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依法协同治理“移动源”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霾的生成。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为持续提高蓝天“含金量”,《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已于3月3日正式发布。新的“行动计划”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在2020年PM2.5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的基础上,今年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都要有明显下降。为此,北京将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善高密度监测网;加大对老旧车、国三汽油车的淘汰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对本市在用车和外埠车辆的管控,等等。

    我们相信,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各项减排措施的精准到位,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一定会得到持续改善,市民的“蓝天幸福感”将越来越强。(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