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仿佛穿越几千年
一夜之间恍若隔世的感觉你没有?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每年、每月乃至每天都在飞快地发展变化着,以至于经历过这个时代变迁的人,都如同做梦一般,变得自个儿都快不认识自个儿了;我们也好似在时光中穿越,四十年时间仿佛穿越了几千年。试想,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朝历代可曾有今日中国之神奇变化?再环顾整个星球,我们用了四十年时间,便走完了人家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轻易过上了只有“上帝”才能赐予给我们的这般美好生活,好不可思议哟!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人民日报以漫画的形式生动描述家庭餐桌的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国人的日常主食以高粱、玉米和红薯为主,城市居民要凭票购买粮油米面,农村很多家庭吃饭尚未解决,处于“上顿不接下顿”,人们见面常用的一句话是:“你吃了吗?”八十年代,粗粮少了,细粮多了,鸡鸭鱼肉、时令果蔬可以随时吃到了,人们的问候语变成“今天吃啥了?”九十年代,街头的餐馆多了起来,家有喜事、朋友相聚,都选择在饭店,“今天我请客”成了流行语。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扑面而来,快递业兴起,世界各地的好食材通过手机便可以分分钟搞定,追求美食和健康成为新的生活风尚,不过人们又面临新的纠结:吃什么呢?
是呵,小小餐桌见证着国家的巨大变化。四十年前,处于少年时期的我,虽然幸运地躲过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基本没有挨过饿,但当时农村的生活却是一天三顿粗粮窝头,菜里缺少油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沾到荤腥。在我上小学时,学校到县城参加广播体操比赛,午餐需要在外面解决,自带窝头之类的干粮感觉挺没面子,可是家里实在没有钱能让我在外面吃上一餐,最终还是奶奶把她仅有一角私房钱掏出来,让我在县城里美美地享用了一个烧饼。读高中时,我虽然每月有两元钱的助学金,却连每顿一两分钱的咸菜都舍不得买。那个时候,我心中的愿望是穿皮鞋、戴手表。如今回头想想,真的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如同春雷乍响,让神州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的确,肇始于1978的那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穿过岁月,史无前例的世界奇迹由此诞生。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开启了大踏步的“追赶模式”,从GDP世界排名处于后端的尴尬位置上奋起直追,一次次超越对手,逐步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积累优势。这一过程最直观的反映,可能就是最宏观的数据。口袋越来越鼓、能花的钱越来越多的背后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就业人员翻了一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是呵,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无数人的命运变迁,都是同改革开放的历史巨浪融汇在一起的。现如今,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富强,老百姓的日子也前所未有地好起来了。民以食为天,就拿上面所讲的吃饭问题来说,从“想吃饱”到“吃得好”,今天的百姓餐桌,别说天南地北的特产、春夏秋冬的作物尽可享用,就连海外的新奇食物也随着跨境贸易的发展,成了国人的日常餐食。吃得更丰富、更健康,成为每个家庭的新追求。
再说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人们更多的是在追求时尚前卫和“穿出个性”,更有人通过“私人定制”来满足个性化穿着需求。
至于出行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改革开放前小汽车是个稀罕物,县委书记最多也就坐个212北京吉普,普通家庭能有辆自行车算是不错了,现如今小轿车几乎成家庭标配了,更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横竖密布的高铁网络、星罗棋布的航空枢纽,在现代化的交通面前,天涯海角仿佛近在咫尺。与交通密切关联的是旅游,改革开放40年,老百姓旅游出行从无到有,从小众享受到大众休闲,可谓“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连以前痴人说梦的海外旅行,也能够“说走就走”了。据统计,2017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出境14000多万人次,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生活方式了。
四十年,中国的变化太多、太大了,大家有目共睹,无须过多赘述。抚今追昔,改革开放不仅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也如同一段改写亿万人命运的旷世之旅,令世界为之惊叹。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未来,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注定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