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公车改革怎么看,还“谨慎乐观”吗

(2013-12-01 08:48:17)
标签:

董聚山

有的人

轮胎

是什么

法律

对公车改革怎么看,还“谨慎乐观”吗

     公车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了。在最近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关于“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其思路之新、力度之大,可谓“一步到位”,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绝大多数人都惊呼“利好”。改革就是这样,只要路子对了头,步子迈得越大,越能积聚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不过,有的人对公车改革仍然抱持一种“谨慎乐观”态度,其理由是公车改革喊了这么多年,那一回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到头来“车轮上腐败”愈演愈烈。这话似乎有点道理,但纵观车改的大形势、大气候、大背景,显然是低估了此次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把中央出台的新条例看轻了、看浅了、看偏了。

    就拿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来说,算不算痼疾顽症?每次教育整治过后都反弹的厉害。有人形容“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结果,中央的“八项规定”一出来,反“四风”动起真格之后,权力真真切切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了。如今怎么样?公款吃喝竟销声匿迹了,以考察为名的公费出国旅游更是不见踪影。显然,近一年来作风建设的持续发力,已让国人感受到延绵不断的强大后劲。我认为这不是制度本身有多神,而是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到位了,谁违反党纪法规,谁就得摘掉“官帽”,被严厉惩处。如此这般,谁还敢再头顶手榴弹、脚踩地雷作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体现的正是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使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得到切实遏制。就像习总书记指出的,落不到实处,还不如不做。由此可见,立法是一种决心,执法则是一种能力。

    在“三公”经费中,最高最难管的就是公车经费,占到“三公”的60%以上,如果加上司机的经费的话,还要高出很多。有人称,给驾驶员发工资,给车上保险,只是明面上的;驾驶员的“小动作”才是“无底洞”,如跟加油站勾结,偷卖汽油卡;跟修车店勾结,5百块钱修好报5千的;本来换一个轮胎,结果报4个轮胎的……为此,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不准违规配备公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更是将一般公务用车统统取消,此外还包括经费管理、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等,以12章65条打造出反浪费的制度之笼。

    公车改革是《条例》的最大亮点,牵扯的利益方最多,涉及面最广,最为公众所关注。此次车改,一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把公务用车交给市场去做,谁站出来反对,谁就是留恋“车轮上腐败”的日子;二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保留副省级以上干部(省级以上退休干部)用车,还有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保障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如此泾渭分明,干脆利索,任何人都别再想抱有幻想,试图打马虎眼了。

    条例是什么?条例就是法规,任何单位、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就是对抗法律,就是玩火。我认为,新条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令牌”,其中积弊难改的公车改革首当其冲。只有把包括车改在内的新条例贯彻落实到位,公款才能真正关进制度的保险箱;只有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才能取信于民,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实现亿万人民的美好梦想。(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