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艺报》评论选

标签:
转载 |
怀揣故乡上路
葛水平
我和他也曾阔别故乡,在鲁迅文学院,有过高研班的共同时光。尘世里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比“同学”更叫人觉得友情深厚。
一首叫《乡村的露》,极具表现力,让人想到秋天的意象,道出了梦野心灵的印迹。“在城市寄居/每天啃着楼群夹缝中可怕的时光/怀念乡村的露/老感觉有种湿湿的东西缠着/疼时
故乡就是梦野的神药,能医治他的疼痛,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魔力。怀揣故乡上路。这故乡就是养育他的上乔庄村,就是栏杆堡,就是神木,推而广之,就是整个陕北。
梦野有一部代表性的诗集,叫《在北京醒来》。这个“醒”字是有深意的,况且在神木醒来和北京醒来,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北京醒来/农时就不见了”。他急迫地期许再能“安睡”,进入“农时”之中,就意味着进入节令,生命的韵律,才能和农民、农村、农业合拍,才能和燕舞、蛙歌、蝉吟合拍。
我不敢说梦野是误入城市的。他本身是没有政治热情的,但内心里,只想作为一个“过客”,作为一个亲历者、见证者、抨击者,在这个变味的世界里,提升他的思想含量和精神高度。我看重他的一组诗,叫《水在河床停下来》,前两节像进入剧情,近景:“车瞪着眼睛/在时间上寻找出口。”远景:“建国门内大街
社会病象大增的今天,“突围”就是一个奢侈的词,谈不上什么“给力”。在北京租房,租到每夜梦的梦野,不再想困守。“我不懂医学/就像我看见暴出的青筋/却无法看见/血流的方向”。《十月》上有他一组诗,挺醒目的,叫《和北京相遇》,其中有一首,叫《让我在生活中一点点还原》。大概是以隐喻的手法,进入剧中,大幕落下,真正能还原他的,也只有养育他的故乡,也只有积满灰尘的时光。“等我老了
如今,它也有绿色,只是怎么也吃不出童年时的味道
梦野的故乡,真也像他说的“矮下去”了。城市化进程加快,村庄大都会无精打采。他陷入“两难”,在沉沦的乡村,深含着他的抱撼。
在这方面,有一首诗能为梦野“扬名”,叫《城里买回一把锁》,是组诗《矮下去的村庄》中的一首,在《人民文学》发时,排在栏目的头条。诗人韩作荣对这首诗极为称道,说这是由此及彼、由小见大的总体把握的写法,文字的背后有着诸多的内涵,是以少许胜多许的诗行。
这个“锁”,真令人揪心,和乡亲们的血脉、基因、土地,扯上了关系。“离乡的人
怀揣故乡上路,梦野更会提速的,属于他的一个关键词,叫“抵达”。“不要从我的体内取出燕子/不然我就回不了故乡/回不到春天”(《我的体内》)。抵达花开春暖,抵达季节之外。
怀揣故乡的梦野上路了,一片田野打开四季画卷,锦绣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