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气场叫善良(一)

(2010-03-25 20:41:44)
标签:

杂谈

(访谈)http://www.pinglaoshi.com/common/showimage.jsp?fileID=8146&default=teacher&sex=1

吴玉杰 1969年生。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辽宁大学优秀骨干教师(A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特邀评论家。

    

 

1.您的中篇小说《喊山》获得鲁迅文学奖,您的创作近年受到广泛关注。您最初走上文坛时的写作和现在的写作,就创作动机来说有何不同?

 

 水平答:当时间和空间在氤氲日子中被分割为两段时,我的过去,理想对我的宽泛程度只有几亩地大,对未来,我唯一的写作是孤独日子的心迹记录。我的周围,每个人都似乎在期待什么出现,我似乎也在期待,期待日子将自己豁然剖开:我不仅是一个会做饭的女人,我肚子里还有才气养着。要说一开始的创作动机应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想唱戏。我出生在乡下的窑洞里,有现代人想象不出的贫穷。我父亲认为,活着能掌握一门技艺不吃闲饭就算活好了。父亲说你去学唱戏吧,有好扮相能唱成大把式的有的是。我是当时学戏中最小的学生,主角都叫大一点的同学演了,我一直跑龙套,当丫鬟。当时的环境很不好,连对象都不好找,我看上的,人家认为我和人家不是一个平台,人家看上我的我不喜欢,人家觉得给了台阶还不顺着下。另一方面动机是,我莫名其妙的喜欢文学,想改变世人对“没有文化的戏子”贬称。现在的写作动机,我想应该是:好多文字跟着我,我不写我便心痒难忍。

 

2.您的小说写了许多人尤其是乡村人们的善良品性,您也写过一篇散文《有一种气场叫善良》,在您的文本中也会经常使用“善良”或“良善”这样的词。可以说,“善”是您最朴素、也是最高的追求,温暖的气场是您理想的氛围。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有时是善意的动机,然而带来的却是悲剧;也有一些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善,导致了个人的悲剧,可以说这些是关于善良的悖论,比如《连翘》《空地》《守望》《地气》等等。您是怎样看待这种悖论的?

 

 答:“善”是一个不敢随便轻慢的词。我认为,过日子,闻鼓角而动的劲头谁都有,世海喧嚣,在驾驭生存与精神、现实与目的这两驾马车如何平衡的时候,我们心灵栖息之地的信念中,善肯定是生命存活的主因。中国文化有些有趣的东西:“好汉不吃眼前亏”;有“兼济天下”,有“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善行天下”;也有“斗破苍穹”,更有“善恶有报”。夹在这样的文化中,善探头探脑得叫人心疼。每个生命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适宜环境,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荆棘和绿叶,活着,也只有活着才能面对自然张力四射。我的小说中,所有出现在作品中的人物都不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按部就班的人物,能入了文字的人物,都有自己的锋芒,借我中篇小说《浮生》中一句话:活人不生事叫活人吗?!生事的人,对生存环境的了解和参悟是令人敬佩的,善是退,恶是进。现在是春天了,我看到春天的土地上忙碌着人影,他们在日头下的背影诗意盎然,挥动铁,或是起伏土地,他们的身体与头颅与头一起晃动,在泥土、水和空气中活着,但是,我们该明白,他们的日子不是这样永远的恬静,庄稼不出青苗的时候,他们会为了一渠水引到自家田头而大打出手,也会因为谁家的牲口吃了庄稼因小生出大事,人不可能舍弃作为背景的生存,活着,谁都会为了保护自己活着的简单口粮而争斗。我们不会像河流那样默默伸出自己,放弃所有,克制欲望,善是做人的底线,决不是不沾荤腥。

 

3.您的作品也经常写到与“善”相对的“恶”,您说过:“我始终相信每一种恶的背后都有善的存在。”《天殇》中的上官芳是如此。但是,当文本叙述和权力、金钱欲望连在一起的时候,“恶”的背后又似乎看不出“善”的存在,比如《黑口》《黑脉》等等。是没有,还是以别的形式存在?或是您在文本中有特别的考虑?

 

答:您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您提到的几部作品的写作中。我写《天殇》,我是在一条河流的西岸找到这个故事的。一条河的走向,是一条生命线,一个人的走向,是一段社会的生命线,一个女人的走向,是一部史书的生命线。我这样说,是因为女人更真实丰富的生活写照,浇灌了人类发展的原始土壤。我写一个女人的善恶,她的善是与生俱来的,她的恶,是她经历了梦中惊厥的道路之后,才走向了死之绝顶。《黑口》和《黑脉》两部作品中我写了煤。煤,最大的特征,是它给予了人类暖,是自身的不停息的增殖和膨胀,仿佛滚雪球,最初只是一个小团,越来越大,直到成为庞然大物;而它所带给人类的灾难,便是那一片雪球得以不断吸附积雪从而扩张自身的雪地。在面对恶时,我不想矫情,我也不是时代的代言人,我只是想写:死去的人和出生的人一样善良,它带走的是俗世无比丰富生动的幸福,是活着时的爱!是“尊天之意,得天之命”,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老百姓广泛认同的一种世俗化的道德观念。我在报纸上看到,死亡只是煤矿一个数字,由一到二,由二到三,它所呈现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大数,最后,又接近是除法,人到最后都成了可怜的零数。一个官员的死亡是拿钱换不来的,一个卑微的人,钱,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天道真纯,与善为邻”,我只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俗人,睁一只眼谋生存,闭一只眼保平安,我与我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只数得清衣食住行的家常平安,人死如灯灭,活着的用“退”“忍让”,善与恶的分内事此起彼伏永生不衰,我无法纠结清楚,假如有别样的形式存在,也只能由读者去理解了。更多时候善助长了什么?天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