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歌行】 春光

(2011-05-04 15:28:53)
标签:

春歌行

张小砚

江南民歌

乡间生活

文化

分类: 《春歌行》

 

父亲请文化馆的丁老伯为我带路,去定山,春光大队收民歌。

车至定山镇,再往里就不通车了。下车步行。正是初春时节,菜花未黄,艳阳天气下,蜂萦蝶绕。我说真是好天气。丁老伯抬头望望天,却道,恐怕是要下雨。天边起了云,蜂蝶都出来了。

上午九时许到达村里,约好的民歌手已经在等我们。村庄小,消息传的快,听闻有人来录春歌。屋里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闲人。尽管平日里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但,今天聚拢来仿佛是件喜气的事情,人人面上喜气洋洋。主人家一派来的都是客,于是,楼下便开了几桌麻将。

特寻了楼上一间空房让我录音,原本是做仓库的房子。还有旧年未卖完的棉花,稻桶里亦稻谷满满,各色农具整齐,擦拭明亮干净,一看就知道主人家是好种田的把式。

 

着人将农具家什推拢到墙根,空出一块地方。歌手是一位叫郑银娥的婶婶, 约莫50来岁。另一位略年轻,叫丁萍英。两人正闲谈去年棉花价格,和稻谷米粮收成。见我上来,齐齐起身打招呼。相互通过姓名,初次见面都有些局促。一时静场,不知如何开始。我也没有经验。还有许多人齐齐望着我,都是村里老人,也有一些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我想清场,因为录音需要安静,不希望有嘈杂说话的声音。可见大家都等了许多时候了,开不了口。农村做一件事情,总是许多人来围观。主人家见这么多人放下手里活计来他家,也颇觉有面子。

我慢吞吞地架机器,周围一片嘈杂。问我为么事收集这些老歌谣,用来做什么。一面找合适的机位,一面回答大家的问题,解答收春歌的目的。小孩们的注意力全在我的机器上,纷纷围拢来,伸手来摸,胆大的开始在镜头前即兴表演。有个幼童才两三岁,大咧咧地踩上我的脚背,因为他不够高,直接踩我的脚垫脚。伸手来抱我大腿,我悄悄伸手推他,他警觉地抱得更紧,鼻涕顺势就抹在我身上。这,也太不见外了。我有点苦恼,又忍不住想笑。这和我之前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既然在农村里做事就按照农村的情理来吧。

清场工作最后只是赶走了两只猫和一条狗,还有两只无所事事窜进来的老母鸡。人全部留下。借赶猫狗,解释给大家听,录音要保持安静,请大家帮忙维持静场。大家纷纷相互打招呼,带好伢儿莫要吵起。

 

两位婶婶对着镜头很紧张。开口就忘词。重新开始,又张口结舌望着机器发呆。旁人忍不住提醒:录了,录了,快唱。

于是又重新开始。叮嘱大家不要插话。然而两位婶婶还是机器一开就勾搭鱼鳃,做声不得。冷场了一会,众人哄堂大笑。我汗都出来了。两个婶婶也开始流汗。压力好大。

大家都怂恿说,平日里见你唱歌极好听,没人请你唱,你也要唱。今天人家大老远专门来听你唱,你倒噤住了,好没出息。

郑银娥婶婶苦恼地指了指机器,说:那个东西一对着我,我就觉得背后凉飕飕地。好似走夜路时候,吓得喉咙都紧了。

索性关了机器,说暂时不录音了,我们先来唱几首听听,大家都可以参与。想唱什么就唱什么,熟悉的可以点歌。我在本子做备忘,记录她们提到的歌名。如此,放松起来,边唱边回忆词。原来唱歌这回事是需要气氛的,一上来架好机器叫人唱,难免紧张局促。

 

丁萍英今年41岁,生得丰满端庄,面似银盘,声音却极清脆,擅长唱小调,逢年节时,也客串乡里草台帮子唱唱黄梅戏。唯有点夹舌头,发音不清。银娥婶婶不识字,但是记性好,能唱三十余首。歌调朴素,然而情意充沛,悠悠吟唱来,格外有一种岁月的烟火沉淀。

歌声传出去,村里许多老人都闻讯携小板凳来旁听,又有邻家妇人上来添茶倒水,也有怀抱孩儿坐旁边剥豆,纳鞋底。原是她们在家做女儿时就极熟悉的歌调,想起彼时少年好时节,不禁心事悠悠。

 

二人客串男女角色对唱情歌《想郎调》:

女:金打镯子紫金边,去年想郎到今年。日里想郎吃不下饭,夜里想郎枕上摸,摸得枕头当情哥。

男:心肝肉呐我的妻,你要想我是假意。昨天走你门前过,身坐椅子面向西,把我的面子丢在哪里?

女:心肝肉呐我情哥,你要怪我错怪着。昨天走我门前过,两眼睃睃人又多,怎好讨教我情哥?

男:调姐调到半夜半,又无良月又无星,一脚捺在阴沟里,拉起脚来恨一声,自家无人调别人。

女:情哥要来早早来,脚上莫穿袜子鞋,路上有人盘问你,你说是河里摸鱼来,神仙下凡也难猜。

男:调姐调得不回头,死在姐家变耕牛,枫树犁辕柳树轭,烂泥巴垄田耕三斗,麻绳鞭子二面抽。

男:调姐调得不回来,死在姐家要棺材,要你头上顶白麻,要你脚上穿白鞋,要你永世不分开。

 

中午在主人家吃饭。据说早起就去镇上买了酒肉回来准备待客,邻家妇人主动来帮忙煎炒,择菜,厨房叽叽喳喳,仿佛办喜事一般,门前相见说话皆含笑。吃饭时候,主人家又邀得村里一些有头脸的人来作陪,以示待客尊重。席间兴起,趁酒意酣畅,打山歌,对情歌、你唱我和,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歌声落到门外,池塘畔,亦有洗衣妇人扬声对上。

八十岁的丁家老婆婆搬小马凳坐门口听得笑意盈盈,跟我说,歌是天下的朋友,打是天下的对头。不知现时人家地里做事,为何不听山歌声。过去人家地里越忙碌,山歌越要唱起。这样做事都有劲头。

 

下午录了几首歌,天下大雨,春雷滚滚,无法录音。询问丁老师今日可回转。主人家忙来留宿,说落雨路不好走,晚上就在家过夜,被褥等诸色齐备亦不麻烦。

              

                                                                       定山 张太乙村 春光大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