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2010-09-07 07:29:05)
标签:

丰年灌肠

隆福大厦

隆福寺街

文化

分类: 女儿经

                         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带二妮子去她老爸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也是作为暑期的项目之一,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四和美术馆之间有一条老街---隆福寺街,它因隆福寺而知名,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清代,旧历每月逢一、二、九、十开庙,1930年改用阳历一、二、九、十开庙。每逢庙会,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赶庙会。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北京地方风味小吃,而现在,隆福寺早已荡然无存,那条曾经风光无限的隆福寺街更因1993年隆福大厦的一把大火从此一蹶不振,有人说这把火破了隆福寺街的风水,也因此各方人士更是将其杜撰成“老北京七大邪地”之一、“北京十大真实灵异事件”之一、“老北京七大怪事”之一等等,其实那把火完全是因为电线老化所致,当时的北京副市长李其炎以最快的速度亲临现场指挥灭火,他看到火灾场面差点没气疯了,马上下达市委的最高指示:就算拆了胡同也要保住隆福!这个急赤白脸的镜头我是在电视中看到了,当时李市长失态的举动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还有一种关于隆福寺街没落的传说:隆福大厦南面的这座牌楼是后盖的,盖这东西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两只石龟来,挖出来的石龟上还刻着字,据说是刘伯温埋的,石龟挖出来后就被文物部门运走了,自此,隆福寺街也彻底颓了,隆福大厦更是一蹶不振。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这把火已经过将近20年了,至今隆福寺街里头的建筑还悬挂着关于防火的标语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现而今,隆福寺街冷清到了冰点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冷冷冷!清清清!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引起那把火的隆福大厦早已大门紧锁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而我来隆福寺街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逛街,而是为了一样美食和一间书店,美食是这里的一家老店---丰年灌肠,书店是“三联书店”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丰年灌肠是北京著名的一家专营京味小吃——“灌肠”的丰年小店,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位于隆福寺街的东口,现在搬到了街道的中段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7块一盘,来两盘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灌肠是北京人最爱吃的京味小吃之一,它的出身可谓历史悠远,早在明万历年间的《酌中志》和清乾隆年间的《都门竹技词》中均记有“爆肚油肝香灌肠”和“灌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汁说美鲜”等诗句。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1955年的公私合营,把很多私人的小吃店收归国有,老祖宗的手艺已不是自家同姓的传人在延续着,而是工作在这里的一批批师傅手把手地传授给徒弟。这些异姓的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却担负着传承老北京传统的重任。只是,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一份传承文化的重任,没有人知道。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小店就卖两样东西:一是煎灌肠,二是小米粥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灌肠的主料是选用性味甘、平的甘薯淀粉,经蒸熟晾凉,切菱形薄片,平锅煎焦。吃灌肠浇的蒜汁,一直沿用传统的石臼捣制蒜泥,将外焦里嫩的灌肠,浇上咸味蒜汁,别有风味,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让二妮子尝尝正宗的老北京小吃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比我大8岁的杨凤岐先生是丰年灌肠的负责人,一嘴的北京味儿让我们一见如故,老杨说:我们这里是国营店,我从参加工作就在这里,已经干了30多年了,应该是第三四代负责人了,老杨的家就住在附近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又买一块回家自己做着吃 

 

“记录二妮子的暑期足迹”---隆福寺街与丰年灌肠

        回家就做,我在我的“大嘴食八方”里有专门介绍食用灌肠的详细介绍---煎灌肠

 

老北京话贴士:1,不落好

              2,板儿锹

 

不落好:落发“烙”的音,意思是得不到好结果或者评价。例句:你甭瞎折腾,反正也不落好

板儿锹:铁锹。例句:把板儿锹递过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