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里的生命意识
(2014-09-10 20:16:20)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课堂教学 |
《散步》里的生命意识
莫怀戚《散步》一文,题材平凡,字数不多,但却秀美隽永,意蕴丰厚,深得读者喜爱。文中祖孙三代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令人赞叹,而中年人赡养孝敬老人、关爱幼儿的责任感又让人心有同感,赞赏不已。但如果仔细品味其语言,作者对生命传承延续的思索亦令值得欣赏玩味。
通篇读来,好像只有第四段提到生命——“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所以大家在讲到这篇文章时候总是把此处的环境描写单列出来,欣赏其中对“生命”的象征与描摹。但如果没有前面的奠基,后面的强化,这“生命”的摹写就会突兀,单薄。
我们看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四个人的顺序安排颇为耐人寻味,一般情况下要我和妻子因为地位与关系应该列为一起,但文章安排却将“我的母亲”横亘一家三口之间。往下文阅读,我们就会明白原来是我照顾我的母亲,妻子照顾儿子,我和妻子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而这,也是一代生命的传递与继承。这样的起步也决定着下面的文字叙述。
第二段中一句话也可以体现生命的传承“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小手牵大手易,大手牵老手难。时间不断流逝,生命成长与衰老,人们之间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莫怀戚在《二十年后说<散步>》一文中,这样写道,“人类的强壮的生命,没有资格独享强壮——它(我在这里说的是生命,不是人)必须对它的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幼小和衰老负起责任来。”负责任与生命的传承生生不息,组成文章两条交汇融合的主线。
第三段是我对母亲的关注:两个重复的词语“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的丝丝酸楚,一句“一些老人挺不住”生命的消逝让人心酸,“又熬过了”是我对生命坚强的欣喜与对母亲的祝福,奠基工作基本完成,真正的散步拉开序幕,此时接着第四段的赞颂生命,就顺理成章了!
和第一段一样,作者在第五段再次安排人物顺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人想起《愚公移山》里那句著名的话“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每个个体生命就是代代传承的生命链上的一个小小环扣,每个个体都要经过幼年成长为老年的过程。但无论时空怎样变幻,这种生命传承的顺序永远不会改变。
第六段的分歧和第七段的母亲决定依从孙子走小路可以视作为第八段内容的张本,“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经过前面内容,我们对于这“整个世界”就有了清晰的理解:尊老爱幼也好,相亲相爱也罢,积极承担正视自己年龄阶段该有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他人的责任,甚至每个生命的责任,人们都要“稳稳”的承担。
生命,何其伟大又何其脆弱,人的一生如同草木一世,也会经历荣与枯、生与灭的轮回。正是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才会有对生命的理解,关爱,欣赏,到最终的自觉承担。如此,本文的“生命”含义,才如此的厚重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