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阅读课程 |
谈谈《儒林外史》中的反讽艺术
这本书读完已近一个月之久,很多细节、人物已还给作者。所谓留下的才是自己的,读书也是如此,除了几个人物大致故事还有了解外,印象深的还有作者高超的反讽艺术。鲁迅评级本书时提到“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即能用幽默的语言描述悲惨的故事; 能用委婉的议论表现社会的黑暗。我尝试着对书中部分例子进行总结:
分类: 阅读课程 |
《儒林外史》浅谈
《儒林外史》如其名字,所写人物多为读书的儒生,但它又不仅是写儒生,而是由儒生这一圆点扩散开去,拉一张网,与他有关亲戚朋友邻居等人全都纳进来,揭露整个社会万象。所以,读本书有种读世态万象之感。总体感觉是不喜欢读这样的书,其内容过于现实,人物过于平凡且芜杂,生活过于琐屑,文笔又过于写实。感觉有点儿像农村的赶集会,一群人熙熙攘攘拥挤在村边大道,脚下是灰尘垃圾到处飞的土地,上面是各
读诗•读情•
分类: 课堂教学 |
《智取生辰纲》简案
教学目标:
1.
2.
分类: 课堂教学 |
《岳阳楼记》简案(课时二)
教学目标:
1.
分类: 阅读课程 |
用回忆性散文读法读《朝花夕拾》
读《朝花夕拾》,不知怎么就想到“口诛笔伐”这个词。自古以来,用笔墨明志者有之,传道者有之,伸冤者有之,怀旧者有之,寄情者有之,谋利者有之
分类: 阅读课程 |
《水浒传》人、事写法简析
《水浒传》中国刻画的人物很多,其中以108好汉为主,其他陪衬人物为辅,约有500余众。难得的是诸多人物都是个性分明,栩栩如生。其中尤以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李逵、吴用等人最具神采。
分类: 阅读课程 |
“江州劫法场”的妙处
宋江从出场与晁盖等人有联系后,一直在上不上梁山之间徘徊。本来杀人逃亡大闹青州之后,领着清风山等英雄已经做好上山准备,却在山下接到宋清书信,然后回到家里减轻罪责被发配到江州,坚定不再上山的决心。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作者就是这么安排,人一旦放松心弦就会出事,于是一场大事件
金氏父女和阎婆母女
金氏父女是《水浒传》中小人物里的名人,若没有金氏父女在酒楼上的哭泣,就引不起鲁达的注意,鲁达不注意,就解决不了金氏妇女的事情,解决不了金氏父女的事情,鲁达就不会打死镇关西,更不会流落江湖,成为花和尚鲁智深。
分类: 阅读课程 |
《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历史有着偶然与必然性。对于《水浒传》中的英雄来说,上梁山是必然的,但如何上梁山却是偶然的,每个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遇到的人物事件不同,这样的组合才能体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上梁山的诸位好汉所遇到的事件中,总有些起关键作用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出现或直接导致英雄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