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依荷听水
依荷听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78
  • 关注人气: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真谛——人道主义原则(二)

(2009-04-14 21:3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孩子们好

人道主义原则理念之三:从儿童的角度考虑

1、为了儿童的成长

教师的工作,应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内在的潜力。如果开学的时候就给学生讲学习意义、知识重要或者学校规范的话,很难想象学生会对这些内容能有几分的理解,学生对这样的说辞也一定不会喜欢的。来到儿童们中间,是为了激起他们对明天的渴望,把他们明天生活的清澈、晶莹、欢畅的涓涓细流疏通到今天生活的快乐之源中来。(我们开学时的军训、新生行为整顿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否有更多的弊端呢?这些行为是否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呢?)所以,见到学生,自我介绍后,就分秒必争的转到正题上讲新课,因为这是学生一直急切的期望的。(未来一代人的榜样P12)

年幼的孩子总是盼望自己能早日变成大人。所以,教师给学生设置“成长的台阶”,使儿童“在观察较年幼的儿童的行为,关怀他们的过程中,你们会感到年长者的义务。这种感觉愈深,你们就会更迅速地成长!(P35)

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所以,阿莫纳什维利在教室外种植物,在课间也总带领儿童走进自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p95);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这样的生活学生怎会不喜欢,怎能不成长呢?

儿童要成长,阅读必不可少。阿莫纳什维利就通过自己的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纯粹是一种润物无痕的教育方式。学生有问题告诉他们怎样查找资料,我随身携带美好书籍并在他们注意到并询问时用最引人的情节来吸引他们……(p96)

活动,也是儿童成长的必要途径。“只有彼此有目的地相互结合起来的各种形式的活动才是全面与和谐发展的条件”,所以,他在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助于发展孩子们没干和美学鉴赏力的活动:音乐课、舞蹈、哑剧、戏剧、象棋对弈、制作公益活动礼物、编辑自己的著作集、画展、新年庆祝活动、参观、栽树、讨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儿童的成长为最终目标,使他们懂得“快乐或悲伤,加入用音响、色彩、姿势、动作的组合和生动的语言手段来表现它,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其情感本质是同一的。”(P108)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智慧、美的情操、坚毅精神、公德心……”又怎能不全面发展呢?

今天的孩子,明天的主人。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教育眼光只是放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的话,又怎能妄称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呢?阿莫什维利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有长远的目光,把学生当做“人”“未来的主人”来培养,才是教育的真谛!!!

2、关注学生的年龄

一个年龄阶段有一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也有其特殊的行为思想知识表现接受方式。阿莫纳什维利就极其关注学生的年龄,按照他们的年龄需要去组织教育工作,

a、微型课”的设置。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这才是眼中有“人” 的体现。所以,在阿莫纳什维利有两次发觉“孩子们很疲倦,对上课感到乏味起来了”的时候,他就尝试把课安排得更短一些,也就是设置为“微型课”。“微型课”根据对学生的要求设置语文、数学、俄语为15分钟,然后中间休息5分钟,再换另一种课程。而图画、音乐、劳动、体育依然每节都是全课35分钟。P80

b、游戏”和知识学习相结合。阿莫纳什维利在教学原则中提到“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所以,他根据学生的年龄来选择教学方式,就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里教会学生知识。《单词的透明度》(P17)一节里,第一次学习知识时,老师认识到学生“在单词的海洋里进游而看不到单词本身,在森林里嬉戏而看不到树木。”所以将单词学习和生活相衔接,让学生做收集单词的游戏。看老师的具体做法吧:

把单词和学习相衔接,让学生把老师说的单词接到盒子里,然后数数;

说单词的时候进行音长、音调、音色的变化,使用轻音、拉长音发展学生的听觉、语音听觉,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接到单词后有两种检测方式:对着老师的耳朵轻声说,或者在老师挥手时齐声念单词;

为了使学生有语感,使用拼字板并把单词的位置在句子里随意调整,让学生自己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获得知识。

在《做单词结构分析的游戏》(P53)一节里,作者更是把游戏作为重点来阐述:

让学生选择单词分析的难易;

游戏巩固学习知识。随着老师的手势齐声念;如果老师声音轻速度快,则学生对着自己手掌组成的“小碗”轻声地、故意把声调拖得长长地念这一单词;

在数单词的字母时教师故意出错,引起学生的争论和笑声;

让学生给老师听写,老师则故意出错;

在学生准备好拼字板后,教师用右手“投掷”给学生,学生接住后找到拼字板放进拼字盘里,最终拼成单词;

讲故事,给单词做手术,让学生在单词意思的变换里认识单词。

“游戏原则”是不是什么样的游戏都可以呢?非也!!在《用俄语交际的快乐》(p87)中,作者专门提醒我们“只有能够提高儿童(全体儿童和每一个儿童)威信的游戏,才能认为是符合教育要求的。哪怕在极小程度上可能会导致贬低儿童人格的游戏,也是不符合教育要求的。在课上进行任何累死的游戏,都是不道德的。”作者再一次强调关注儿童的尊严,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

C、“休息”的合理安排

学生年龄小,容易疲惫,需要休息。但是怎样的休息才是真正为了学生好的休息呢?作者的休息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上的随时休息,就是让学生把头伏在课桌上闭上眼睛想自己生活里令人可笑的事情(P19);另一种就是改造儿童的“顽皮”。在《课间休息的教育学和儿童的顽皮》(P21)一节里,阿莫纳什维利提到:“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提倡教师走进学生的年龄,走进学生的爱好。“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室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着做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充善起来;最后应当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和我们平时的压制相比,这里提到更多的是改造,怎样改造?这里的观点可以和我们的班级物质文化布置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爱好设置,尽量全面涉及,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并且应该时常更新。例如文中提到的跳绳令人心旷神信的图画、让学生画幻想的白纸、写字的彩色粉笔和黑板、写着各种单词、成语、绕口令、谜语和数字横幅内有彩色插图的册子、儿童杂志、数学罗托”成套的构筑玩具、跳棋,甚至还有象棋、弓箭……

儿章是活泼好动的人,是渴望改造的积极幻想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实现他们渴望的有组织的环境。不过,在这个环境里没有用手指指着的威吓,没有对调皮捣蛋的后果的警告,也没有道德说教,有的仅仅是对他们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原则,这段话值得所有的教育者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