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真谛——人道主义原则(一)

(2009-04-14 16:07:09)
标签:

杂谈

分类: 孩子们好

教育的真谛——人道主义原则

——《孩子们,你们好》1—3章思考(一)

 

读着《孩子们,你们好!》,心里就有词语一直在涌动,一个是“惊艳”,另一个是“震撼”!书中展现出的教育情节教育观点难以想象般的真实完美,却又如身边无时不在时刻发生着的故事般触手可及。这样的孩子真幸福,这样的教师真伟大,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摩挲着厚实的书本,在提笔整理收获时,我却又一次次的退缩,每日繁忙的工作、疲惫的身体使我头脑极不清晰,再加上积淀之少、理论之浅、见识之短,真怕这教育的“真经”被我念歪!但是,那无数种收获在心里萌动生芽,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经过无数次梳理,决定把握几个关键词语来串联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理念。首先思考的就是他最中心的教育理念——人道主义原则在教学中的渗透。

在作者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首先要把他描绘成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一个有自己多方面的生活的人,一个与周围的人们有着复杂关系的人……既然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个性的人,因而,只有在考虑到他的实际生活经验,考虑到他的快乐和悲伤、他的需求和志向、他的才能和期望等情况的条件下,我们才能了解他,才能使他成为乐意接受教育的人……最后,我还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任务:确定学校生活的人道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教育学原则。

人是人的塑造者”,所以作者是把人道主义作为首要遵守的原则提出来,并在他的教育实践也无时无刻的践行这条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理念之一:儿童是什么

儿童是什么?我们应该把他们看做什么?他们天天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身份呢?有人说是朋友,有人说是平等的人。而阿莫纳什维利则认为“儿童是我的老师”(P1),“想要了解儿童心灵的秘密,想要揭示教育的技巧和教育学科学的秘密,先要把每一个儿童认做是自己的老师和教育者。”把孩子作为老师,是因为从他们那里可以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的仅仅是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接受教学和教育的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授予我最高水平的师范教育。”真正的知识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的理论和知识也不例外。所以,开学前,老师就研究学生、想象学生、了解学生,和他们“通讯相识”(P3),完完全全学生作为真正的个人来看待,想象着他们全都是善良的孩子。

在教师和儿童的关系方面,阿莫什维利还提到“相互率”(P50),文中这样写道:“但愿教师时时刻刻都急着要走到儿童们中间去,为与他们每一次见面而感到喜悦。这样,儿童们就会每天急着要到学校里来,为与自己老是的每一次见面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人际交往的“相互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是一个平面镜,我们怎样对待儿童,儿童也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想要儿童怎样,我们自己首先也应该怎样。我们和儿童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人道主义原则理念之二:怎样表现爱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父母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对孩子的爱也是如此。试想一个教师天天在嘴上示爱而行为里却看不出,或者行为上自以为表现却不被学生所接受,那这爱也不能算作是纯粹的爱的。到底怎样表现爱呢?阿莫纳什维利提出的观点是“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包括自己见学生第一面时的语言“孩子们,你们好!”也要用“令人好感的,和蔼可亲的,慈祥的,及其精神振奋、学习快乐和交际幸福的语气。”(未来一代人的榜样P12)用这样的语气去打招呼,怎能不让听到的人心情愉快呢?只有心中有学生的人才会如此注意细节吧!

对学生的爱还应该表现在“体贴入微的爱护儿童的心灵”,教师承担着“塑造每一个儿童个性的崇高使命,在这里应当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儿童心灵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使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着热爱人的激情。所以,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孩子在自己这里所能得到的“注意、抚爱、关怀、帮助,尽量使他们得到同样多的机会。(不是偏颇,不是放弃,不是厚此薄彼式的!)(P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