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对“汤种法”长草了,因为如果突然想做面包,但又没有提前发中种的情况下,要吃到柔软有弹性且能长时间保存不会老化的面包,用汤种法来做是不错的选择。一直想尝试汤种法,但却因为一个懒字一直没能实践,直到看到一位美食达人对汤种土司“柔软如同在云端”的描述,才让我彻底动了念头、下了决心,要做一回汤种面包,体验一回那种“在云端”的曼妙感觉。正好五一小长假要回家看父母,做些面包给他们尝尝,就照搬了方子,份量也是超前的大,将近500克的粉量,超历史记录了。
信心满满地将材料全部配好,汤种也加热好晾好混入面粉揉摔时,发现面团非常之粘手。这在手工揉面的开始是正常现象,可在揉搓了一刻多钟后,本该出筋的面团还是一团稀泥,手上、桌上还粘得到处都是,想团起来摔打很困难,简直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可已经骑虎难下了,这么多的高粉、糖、都拌下去了,不做就浪费了,继续揉吧。抱着一丝希望继续揉,过了半个多小时,面团依旧是稀糊样,我彻底绝望了,这么粘手的面团要揉什么时候啊,况且这次的粉量又特别大,揉起来特别费力。前后揉了近45分钟,面粉一点成团的迹象也没有,我彻底绝望了,没想到要漫步云端,却要付出这么多的辛苦。罢了,我也不要漫步云端了,就这么将就着吧,立马收手将面团入盆发酵,我再也不想和这粘人的面团纠缠了。
家里正好有紫薯就做了些紫薯泥,预备卷入土司中,给土司涂上一抹神密色彩。
费力地将粘人的面团擀开成牛舌状,上面压了保鲜膜才擀开的,
铺上一层紫薯泥,卷起。
另外分成几小份做成了不一样的面包。
刷蛋液

出炉。

内部组织还可以吧。
面包出炉,组织还可以,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卷了紫薯泥的土司。
面包长得不高。
不太成功的土司。想上云端,却不想连地气都没沾。
组织粗糙了些,和上面是一样的面团,组织却大不一样呢?

切开,紫薯层咋是这个样的呢?
二次入炉烤放的层高不一样,颜色差别很大呵。
配方:
1、汤种:50克面粉加250克水,中火加热到可以划出纹路放凉,成240克的汤种。
2、汤种放入2个鸡蛋,60克水,2茶匙酵母,50克白糖、460克高粉、30克芝士粉、1茶匙盐、40克黄油揉到结实可伸延出薄膜阶段。
3、基础放酵到3倍大。
4、分割整形松弛做成土司或面包。
这次的粉量比较大,分别做了三种面包。

。
汤种定义:温热的面种或稀的面种。将面粉加水在火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或者将面粉加入不同温度的热水,使其糊化,糊化的面糊称为汤种。
失败原因分析:可能芝士粉因没有就没加,但整体的水量没有减少,导致面团水份太大而粘手,不知是否?(下次试试自由的方子,估计会好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