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烹饪与营养 (六)

(2008-08-18 09:01:32)
标签:

饮食

保健

杂谈

科学加工提高蔬菜的营养价值

    蔬菜是我国人民膳食中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主要来源。蔬菜的剖剥、洗涤、搭配、预处理以及烹调方法不当,均可使某些营养素破坏和损失。

    新鲜蔬菜的外层帮子和某些常被丢弃的菜叶,不仅可以用来烹调菜肴,而且其营养成分较之菜心和茎、梗更为丰富。例如莴笋叶的蛋白质含量约为茎的4倍,钙含量为茎的5倍多,磷含量为茎的6倍,铁含量为茎的2倍多,胡萝卜素含量为茎的107倍,维生素B1含量为茎的4倍多,维生素B2的含量为茎的6倍,维生素C含量为茎的15倍;再如芹菜,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茎的28倍多,维生素B1含量为茎的4倍,维生素B2含量为茎的4.5倍。烟酸含量为茎的3倍,维生素C含量为茎的5倍。另据分析,可食的菜帮中,纤维素和无机盐的含量也较菜心丰富。因此,为了提高蔬菜营养价值,应当巧妙使用常常被丢弃的菜帮和菜叶,使之入菜,为人体健康发挥作用。

    蔬菜洗法不合理,也会使上述两类营养素严重损失。合理的做法应当是整洗后再改刀,切好后立即加热烹调。有人习惯于将菜切后浸泡在水里,然后进行翻洗,特别是集体食堂的大锅菜,切洗后往往还要放一段时间才入煸炒。试验表明,将黄瓜切成薄片放置1小时,其中维生素C损失33-35%;放置3小时,损失率达41-49%。

    如果切洗后再来一次热处理,即入开水锅内氽一下,随后挤出菜中的水分,那么,菜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几乎荡然无存。“氽”法是我国烹调菜肴前对原料的独特处理方法,某些含量酸多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苋菜、茭白、竹笋等,生氽后烹调,可除去大部分草酸,但氽后不要挤法除水,而应让其自然沥干,以免其他营养素随汁水流失。草酸不仅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而且具有亲钙性质,与食物钙生成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草酸钙,从而降低人体对钙的利用率,降低血液的碱度。

    蔬菜中的维生素C,在80℃以上的条件下,快速烹调,维生素C损失较少;以葱花和盐炝锅,在有胶性物质和盐的情况下,对维生素C和B有庇护作用;凉拌菜加醋,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挂糊勾芡,可提高菜肴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利用率。蔬菜与肉类反搭配烹调,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搭配烹调,不仅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有助于消化和减少胆固醇的沉积。例如,将大豆与鸡蛋按7:3比例混合食用,就可将大豆的生理价值由66提高到77;将大豆与猪肉按上述比例混合烹调,可使大豆的生理价值提高到67。我国膳食组成的饮食习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菜肴烹调讲究荤素搭配。这些长期形成饮食习惯和烹调传统,都是有利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的方法

    1、临时现购:蔬菜不要长时间贮存,否则,蔬菜中存在的氧化酶可使维生素C氧化而失去生理功能。

    2、先洗后切:不能在切后再进行洗涤,因为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能溶于水而流失。切好的菜,也要迅速烹调,不能长时间放置,以免维生素C氧化。

    3、急火快炒:炒蔬菜或蔬菜与动物性原料一起炒制时,火要大,待油温升高后再放入蔬菜,迅速成菜,维生素C对热比较敏感,长时间加热会使其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急火温度较高,可使蔬菜中的氧化酶迅速失活,维生素C的损失相对较少。

    4、焯水要火大水多,制作冷菜或凉拌菜,应先进行焯水,以去除某些蔬菜的异味(如菠菜的涩味),保持良好的质感和色泽,还可缩短烹调时间。用于凉拌的蔬菜可加少量熟植物油于水中,用于烩菜的蔬菜可加少量动物油,待水剧沸后放入蔬菜,迅速翻动,断生后即可捞出,放入宽大的盛器内冷却。火大水多,可使蔬菜迅速成熟,氧化酶迅速失活,放少量油脂,可在蔬菜表面和水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空气中的氧作用于蔬菜而使维生素C氧化。同时,可保持蔬菜的色泽和质感。做菜汤时,也可按上法煮制,只是不捞出蔬菜。

    5、淀粉勾芡:烹调中加少量淀粉,可使蔬菜鲜嫩。淀粉中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肉类中的半胱氨酸也有同样的作用,故应荤素搭配。

    6、不同铜制餐具:铜制餐具和盛器中的铜离子,可使维生素C氧化加速。

    7、不要加碱:碱性环境可使维生素C破坏,对于不是绿色的蔬菜,可加少量醋,使其成为酸性环境,这样维生素C就相对稳定。但对绿色蔬菜,其所含叶绿素在酸性环境可变为黄或褐色,使食用价值降低。

五、合理运用烹调方法

    首先应选择适合原料和满足成菜要求的烹调方法,如炒、煮、炸、蒸。用何种方法为好呢?对于炒、煮,如果不是成菜要求时间长,都应“急火快烹”,迅速成菜,成菜后尽快食用。

适宜地码芡、挂糊、勾芡,可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保持菜肴的质量;动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的合理配合,可保护维生素;适当加醋和发酵有利无机盐的吸收。

    煸炒,为中国独特的烹制菜肴的传统方法,其细微区别在于:一个不加水,一个加点汤水,共同之处都是急火热油快速烹调,因而对其保持菜肴鲜、嫩、脆、香的特性大有好处。并且可以极大限度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例如,炒肉丝2-3分钟,肉中维生素B1可以保持87%,维生素B2可以保持79%,烟酸保持55%左右,为所有热菜烹调方法中水溶性维生素保持量最高者。如果炒2-3分钟后再焖10分钟,则原料的水溶性维生素最多损失40%左右。炒菜锅要宽敞,频繁翻动,以使原料受均匀、生熟一致,避免因原料不熟而导致食物中毒或肠道疾病的发生。

    有人担心蔬菜不熟,往往先把生料投入开水锅里氽一下,再浸泡在凉水中,更有甚者先切,剁然后再氽,并且挤掉菜汁。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蔬菜失去固有的鲜香气味,而且使蔬菜失去大量营养素,于是所剩下的就只是一把植物纤维了。还有的人为了取蔬菜的绿色,在炒菜时加一些碱,其结果是蔬菜中的维生素B和C损失殆尽。

    其它烹调方法对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破坏程序,均比煸炒要大。例如,用蒸法加热30分钟,洋山芋维生素C可损失37%,四季豆损失约28%;用煮法加250克水加热20分钟,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14%左右,加600克水煮20分钟,维生素C损失32%左右。蔬菜中对维生素C具有破坏作用的氧化酶,在85℃条件下即遭受破坏,所以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应在水滚开时投入蔬菜。此外,用煮烹制的蔬菜,还应整洗控干现切现煮,加水宜少,火力宜旺,出勺即吃,这对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均为好处。

    有的家庭总是积存青菜,旧菜未去,新菜又来。于是顿顿看见黄叶飞舞、餐餐“欣赏”秋色满桌,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这种做法不仅菜不易炒熟、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和鲜香的味道,而且在未烹制前,其中维生素C就因长时间的氧化作用而遭受破坏。例如菠菜在存放两天以后,其维生素C含量即损失一半以上。制熟的菜的停放和保暖过程,不仅有损于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而且加重维生素的损失。

    综上所述,合理加工、烹调方法是:趁鲜嫩烹制,不要择剔太多,先洗后切,勿氽勿挤,急火快熟,现做现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