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考察之六:“小班小校”是办好基础教育的关键对策
(2017-11-25 21:04:15)
标签:
台湾小校小班 |
分类: 经验.评价 |
我们参观考察了六所学校,其中有五所中小学,规模都不大,占地都在几亩至几十亩。每个年级只有几个班,每个班只有20几位学生。
台北奎山私立学校占地十几亩,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应俱全。除了幼儿园在一栋独立的小楼上,另一座教学、办公、实验综合楼上,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共12个年级,整个学校也就500人左右。每个年级2个平行班,每个班级20几人。校园不大,整个校园都在校长的视野里;每个班里的孩子不多,所有孩子都在老师的视线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图书馆、实验室一应俱全,除教学楼外都是学生活动用地,活动设施种类繁多,确保学生健康发展。虽然校园外观不够“高大上”,但教室和功能室内部都配备高科技教育设备。
从根本上说,大校、大班额的教育形态,是一种用低廉成本办教育的方式,是一些地方政府办学责任不到位的表现。大班额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重教师负担,打破教育秩序,违反教育规律,损害学生利益,降低教育质量和效益,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小班化”是基础教育走向正常的一个必要条件。
少一半学生,多一倍关注。“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30人以内,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大大缩短,营造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大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从实际情况看,大陆解决小班化问题可能比台湾复杂得多,大陆人口众多,教育基础依然比较薄弱,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发展仍很不平衡。况且,大班额问题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困难的叠加,光靠政府是难以完成如此重任的,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私立学校,形成多元办学、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这也是化解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数量不足,学生择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