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家访”效果会更好
(2017-09-26 10:23:43)
标签:
时评 |
分类: 阚侃教育 |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QQ、微信的兴起,网络一度成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用手机、电脑在网络上与学生、家长沟通。而教师来到学生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传统家访”越来越少了。信息化社会,通信工具的发达只能缩短家校的时空距离,却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互联网+传统家访”效果会更好。
“网络家访”具有便捷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如今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微信群,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可以及时互通消息,反馈情况,交流思想,足不出户,省时省力,深受大家喜爱。
“传统家访”永远都不会过时,登门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心灵的纽带,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法宝”之一。以前,每当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或者某位学生情绪低落不对劲时……就常常会看到教师家访的身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意义的家访,教师来到学生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亲和力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这种情感的碰撞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代替的。家访中,老师倾听家长心声,宣传学校教育理念,商讨班级管理思路,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在与学生、家长推心置腹的交流中,一起切磋教育方法,达成了教育共识,形成了教育合力。
家访也应该与时俱进,若有消息可“网”通,何必躬身到家中?特殊情况需家访,驱车劳顿又何妨。平时和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浅层次的情况,微信就可以了。如果是特殊情况想和家长沟通,还是采用面谈的方式比较好,教师真诚的家访能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了解家庭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并洞悉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孩子在校的表现,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果利用电话、QQ或微信等与家长交流,则只是表面浅层次的沟通,很难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远远没有传统家访那样的环境和气氛,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教师只有到了学生家里,才有可能了解到一些学生不愿启齿的情况,才可能触碰到孩子心中最敏感的地方,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从而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得到最佳教育效果。
无论是哪一种家访形式,都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家访形式,将“网络家访”和“传统家访”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家访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