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的做法值得推广

(2017-09-26 10:22:22)
标签:

时评

分类: 阚侃教育

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的做法值得推广

阚兆成2017-09-18 08:59:20

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这样一条消息给刷屏了:浙江某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该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里面写到“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同学的基本职责!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从今天起,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也许,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负起家长的责任,督促孩子写作业,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不是好做法。因为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的诸多方法中,口头说教、签字、发火是最容易做到的,而这恰恰又是导致孩子排斥学习的最大凶手。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让孩子在潜意识中感觉到,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为的,失去了自我的责任感,缺少内在的动力;家长通过签字给孩子造成逼迫感,久而久之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严重者会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所有的小学老师通过QQ群、微信群、短信,将预习、听写、手工、作文等家庭作业群发给班里每位家长,不是让家长提前辅导,就是让家长教着背课文,还要对作业上的每道题进行批改、检查,最后在作业本或试卷上签字。

实际上,老师给家长布置教学任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文化知识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责任,品格、习惯、道德教育是家庭的主要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有主次、分工有侧重,对方是协助和补位,老师把一部分教学任务分给家长是不恰当的。家长不应该成为老师的助教,家庭教育也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为孩子做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做本应他自己该做的事。

文化知识教学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教师要精心备课,用较少的课堂讲授时间把知识讲明白,挤出时间来进行随堂拓展练习,不要把课堂上应当完成的事情压到孩子课后的作业中,不要把孩子拴在家庭作业上。有的教学任务是不能让家长帮着做的,譬如,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由于家长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家长不懂教学,指导过程和效果会千差万别,万一辅导错误,岂不耽误了孩子。随着年级升高很多家长无能为力,导致预习的质量差距拉大。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很容易把教学起点定位过高,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慢慢就把一部分学生落在后面。

老师给家长布置帮助孩子学习的任务,把课堂上的事情转移到课外,课堂无限制地向前、向后延伸,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质上是教师的一种懒惰行为,不利于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做文章,这与时兴的“有效课堂”精神是相悖的。因此,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的做法,是对老师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非常值得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