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到底要给学生什么

(2015-11-30 15:44:36)
标签:

秋水文章

分类: 呐喊.建议

    时下我们经常讲学校要努力实现内涵发展,所谓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很多诠释,我想说的是内涵发展就是要有勇气按教育规律办学,做好真教育,做实素质教育。陶西平说“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用一生并成就幸福的人生。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形成后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就是要能过育人过程给学生一个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人素质提升的过程。传授知识只是形式,形成素质才是目的。

    前苏联科学家卡皮察197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有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出人意料地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追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卡皮察所说的这些正是教育给他留下的良好习惯,而值得庆幸的是他在幼儿园时这些习惯就开始扎根了。

    与之相反,去年一则华人校友张磊(音)捐赠美国耶鲁大学888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是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的新闻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很多网友骂其忘恩负义,我看这件事应该是给中国教育的一际响亮的耳光。这样说倒不是因为他没有把这笔钱捐给他国内的母校,而是他捐款给耶鲁的原由竟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作为70后的张磊在国内接受了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却在他的心目中认为并没有改变他,国内的教育只能成为其通往耶鲁的阶梯却没有改变他的人生,我们的教育价值到底在哪里,只配做人梯吗?

    这里就不能不再用爱因斯坦的话来品评一下,“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卡皮察在白发苍苍时还念念不忘幼儿园时就学到的良好习惯,他那是得到了真教育。张磊吃了八个馒头饱了,却认为只有最后那个馒头才让他吃饱,只能说明他在国内所接受的教育只是知识的积累而已,并没有接受到真教育。这也颠覆了一个多年来鼓励人们好好学习的至理名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因为知识只可以做给人塾脚的台阶,观念和习惯才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所以张磊会说是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所以说教育给学生的不能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习惯,即素质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做人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早就听说过一个《从瓶子里逃生》的故事,讲的是一位美国老太太来中国旅游,考验中国儿童智商。她从人群中找出三个孩子,让他们做一种游戏。规则是:有一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个刚能单独通过瓶口的小球在瓶底,小球上各系一根绳。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三个人,这瓶子代表一口干井。这是三个孩子在井里玩,突然井里冒出水来,他们必须在7秒的时间内逃命。谁没逃出来,意味着死亡。游戏开始,只见5岁的女孩,很快从瓶子里拉出自己的球,这意味着她自救成功。7岁的男孩看了看10岁的女孩,接着迅速的将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后是女孩,从容的拉出了自己的球。全部时间不到5秒钟。说是美国老太太惊呆了,因为她这个游戏几乎传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出色地成功完成。这个让人自豪和感动的故事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故事只是故事而已,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告诉我们现实中人们并没有那样去做,每日争先恐后行驶在路的车辆告诉我们现实很残忍。相反的是故事中美国老太太所说的走遍全球都没见过像中国孩子这么出色的,而我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中却可以常见路上车辆在没人指挥时,两路并作一路却可以每队分别追随另一队的车尾井然有序地快速行驶,即便是另一队的车辆行驶不够迅速,也绝不抢行。

    从瓶子里逃生,作为考验智商的问题出现可以顺利完成,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做到,是什么原因。我想不只是知行不统一的问题,更是我们的教育长期偏离育人根本的问题。肤浅的教育教人聪明,上乘的教育使人智慧,而真正的教育要培养人的良好习惯,提升人的素质。办学只有勇敢地去做真教育,才不愧谈学校的内涵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