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动了孩子的梦想

(2015-11-30 15:46:07)
标签:

秋水文章

分类: 家校共育

    人天生都有梦想,孩童时的梦想最天真纯洁、富有诗意,揣着梦想的孩子游走在家庭和学校(幼儿园)两点一线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有多少人还能保留心中的梦想。梦想成真的人是幸运的,幸运的人却少之又少,之所以幸运是因为两点一线间成了孩子梦想的天堂或呵护梦想的温床。不幸的是更多的人在两点一线间不经意丢失了梦想,准确地说是被人偷换了梦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也好、学校也好,有多少人曾经关注过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什么,大概更多的还是在关注他在学校里能打多少分能排第几名。当孩子奇异的思维刚刚迸出火花时,可能会被成人的规范标准高压下来而吓住;当孩子为心中的梦想而激情陶醉时,冰冷无情的分数可能会扑面而来将梦想击碎。这样说不是孩子成长现实的全部,但绝对是我们大多数孩子的必经之路。有多少学生面对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不知所措,十八岁成人时却对前途一片茫然,能够拥有考试的高分却心中没有理想,能够走进让人羡慕的象牙塔,可是却思想麻木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一切都源于梦想的丢失,在错位的关注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动了孩子们的梦想,使孩子们渐渐地远离了自己的梦想,丢失了自己的梦想,就如生命丢失了最可贵的灵魂。

     在美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比尔·克利亚是犹他州的一名中学教师,有一次他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奋地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纸,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他梦想将来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有两百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次日,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却在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下课后蒙迪找到老师问:“我为什么只得了F?”老师自认为很负责并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人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本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许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三十多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两百多亩的牧马场,登上那座面积四千平方米的建筑物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是啊,蒙迪是幸运的,那么又有多少孩子是不幸的呢?梦想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每个孩子的权利,我们实在没必要和孩子说这世界没有仙女,也无须告诉孩子童话里的动物是不会说话的。梦想本来就与现实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没有权力告诉孩子未来不是梦,更没有权力对孩子的梦想说三道四,孩子需要的是能陪他做梦的人!

    无独有偶,在国内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一节题为《梦想》的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围绕命题《梦想》让学生自由畅想,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不少孩子因想象力丰富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个胆小的孩子手举得并不高,老师鼓励他站起来讲,他轻声地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我总想变成一只小老鼠,偷走……”没等说完老师打断了他:“停,停……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大家反对的、丑恶的,希望你有个更加美好的梦想。”孩子坐下后哭了,把写好的梦想草纸揉成一团丢在地上,老师并没在意继续找其他孩子发言。听课的老师捡起地上的纸团儿,发现上面写着:

我想变成一只小老鼠,

把冬的光辉偷回,

还给迷人的金秋;

把夏的鲜花盗走,

装扮春的美丽;

我想变成一个“神偷”

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

哪怕闪电划破云头,

哪怕寒风把心刺透,

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这是多么美好的梦想啊!却被我们的老师无情打断。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孩子,不知有多少孩子的奇思妙想被摧毁,有多少孩子的梦想被夭折。孩子是天生的梦想家,打开孩子的思维绝对都是无与伦比的童话。不了解孩子就无法走进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而一旦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梦想就可能借此而展翅飞翔。

    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独具一格的,强制或按他人意愿给孩子预设梦想是徒劳的,也是违背人性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回自己的梦想,并点燃孩子实现梦想的激情。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嘲笑孩子的梦想,更没有权力把成人的设想强加给孩子,使本应如夏花般灿烂的生命提前早熟。

    如果说孩子是落入人间的天使,那么梦想就是天使的翅膀。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千方百计地呵护好孩子的翅膀,鼓励或创造条件给天使练习飞的机会,而不是告诉他人间是不允许飞的,或是你的翅膀是虚幻的根本飞不了。梦想是孩子最神奇最钟情的想象,是孩子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保护好孩子的梦想,那么孩子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为实现梦想去努力人才会不断地发挥出创造奇迹的潜能,同时带着梦想去努力人才会真正体会到“痛并快乐着”,失去梦想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天使终有一天会自由地飞翔,请千万不要以先知或过来人的自负乱动孩子的梦想,否则你将毁掉天使,毁了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