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为什么偏心?
(2014-06-27 08:57:14)
标签:
老师偏心 |
分类: 家校共育 |
在求学阶段,老师是学生心中最重要的人,是除父母之外的另一个榜样。同学们都希望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们说,“老师太偏心了。”
12岁的小军是个热心开朗的男孩,喜欢帮助他人,同学 和老师都很喜欢他。可是,进入初中后,由于成绩平平,小军不再担任班委,初中的老师也不那么重视他,他感到很苦恼。想到可能是因为成绩不够好,所以才不受重视,于是他刻苦学习,期末考试冲到了班级前十,但老师似乎并没有什么改观。这下小军真的想不明白了,难道上了初中自己就不招人喜欢了?
柏燕谊:
跟小军有同样困惑的同学不少,孩子们渴求老师的关注,却总是对老师失望。
老师也是感性的个体,难免会因为学习成绩、个人喜好等原因,对一些学生更喜爱、更关注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在班上占着大多数,却常常最容易被老师忽视。其实,不能单纯从学习成绩出发去衡量孩子是否优秀,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有些容易被发现,有些可能需要时间去慢慢了解,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
学生到学校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训练技能,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各种情感体验等综合的受教育过程,是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而在这一全面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他们很看重老师的评价,好的评价会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
而反过来,作为学生和家长,也要理解老师。一个老师往往要教许多学生,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他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活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把班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调查得明明白白,因此,和老师发生误会是在所难免的。学会与老师沟通,当误会发生时,可以主动找老师聊天。作为家长也可以助孩子一臂之力,给老师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把事情说清楚,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老师不是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遇到某些问题也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公正的判断,不论是学生、家长、老师及学校,都要客观地看待“偏心”的问题,老师要自律,学生和家长也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不要因为外在的关系,影响自己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