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训内容系列讲座简介
(2014-06-20 15:10:47)
标签:
育儿家长培训报告讲座 |
分类: 家校活动 |
讲座一:家教常识篇《学习做一名称职家长》
讲座二:理念学习篇《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及家长学习》
讲座三:习惯养成篇《用传统文化养心育英才》
讲座四:学习指导篇《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学习?》
做好一个家长,幸福几代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独生子女时代,做家长越来越难,不能辞职,不能下岗,不能跳槽,只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来不断满足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
讲座一:家教常识篇《学习做一名称职家长》,包括幼儿、小学、初中。幼儿教育段主要侧重从脑科学、幼儿教育的特点、重点和误区等方面;小学段告诉家长注意力培养是个最大的问题,语文尤其重要,四年级孩子学习的关键期,平时考试多一分少一分确实关系不大,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家长在孩子学习上最应该帮的是:目的、潜能、梦想、态度、兴趣、动力、方法,帮孩子找到愿学、乐学、会学的金钥匙。不要把孩子领进海里,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题的海洋深不可测;初中段如何帮孩子搞好小初衔接,保障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实现学习思维的转换,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习惯,使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持学习的优势。
讲座二:理念学习篇《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及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决定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方向、内容、方法、手段和结果。倡导世界先进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摒弃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理念。观念不对,努力白费。好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单纯看做是“改正孩子而不是提升自己”,好多做法都事与愿违。家庭教育是一个专门学科,家长教育主要是补课,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大多是“跟着感觉走”,忽视教育科学和儿童成长规律。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让他面对明天的世界。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教育孩子不应该是“我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而是“我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老师?”。家长通过学习才能变得更专业,才能真正读懂每个时期的孩子,做到教育孩子时心中有数、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以此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讲座三:习惯养成篇《用传统文化养心育英才》。近年来,国人非常崇尚西方的平等、自由、个性这些价值取向,其效果如何?自我意识没形成,形成了自私、自利;自由精神没形成,形成了没大没小;个性品质没形成,形成了我行我素。很多问题都是食洋不化、丢弃传统文化造成的,“养育养水,浇树浇根,育人养心”,“养心”才是成长进步的关键,注重对孩子的“养心”,才能收到好的、甚至是超出预期的效果。
1、百善“孝”为先,无孝岂能有教?2、“忠厚传家远”,善良、正直是做人之本。3、“恕”是如心,即将心比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将这句话镌刻在了大厅里,被视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相处的“黄金规则”。将心比心是最有效的德育途径。4、“智”同“知”,知识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但智慧要有灵性和自己的感悟。错误是教育的最好资源和良机,畏惧错误就是毁灭真理。5、“礼”的作用就在于控制七情六欲,使整个人处于合乎情理的恰当状态。无“礼”才会取闹。中国人素质一百年赶不上日本,东南亚的一个国家的某些景区赫然矗立起了“请中国人不要大声说话”、“请中国人不要乱丢东西”等标牌。6、诚信,诚实,讲信用,当孩子开始撒谎的时候,你加以教育了吗?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就是缺乏诚信教育。“见人说人话、见鬼会打卦。”当着一套,背着一套。投机心理重的人,更容易出问题。7、“义”就是获取“利”的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在于孩子内心已经出了问题。8、中者,不偏不倚,庸,平常也。中庸是很自然、很平常的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在教育孩子上失了“准”,没有把握好“度”,丢掉了平常心,把孩子管“过”了头。情感上“过分溺爱”;社交上“过分保护”;生活上“过分包办”;经济上“过分放任”;学习上“过分严厉”。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言而有信?老师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践行了吗?”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把错误的责任硬推给别人。孩子犯了错家长护短比不教育更糟糕。认识错误的途径两条:他人提醒和自省,他人提醒是被动认识,不代表接受,未必能改;自省是主动认识,自然会主动去改。10、“满招损、谦受益”,有些孩子在赢的时候“趾高气扬”、输了就“自暴自弃”或耍小聪明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竞争。要帮助孩子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提出了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第一因素;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要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想学不好都难;错题集是通向正确的路;思维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把握规律性,牢记特殊性;吃透课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仅要“学”更重要的要“习”;规范影响成绩,心态决定胜败,等观点。
告诉家长,预习重在了解我哪些不懂,听课关键是把不懂的弄懂,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懵不是个小事。主要原因是知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会应试学习就得法、有效,就会取得好成绩。不会应试、成绩差,才会掉进题海,才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和复习上。研究试题就能分析出: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出题的依据是什么?从而判断出我该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这样学的依据是什么?向做题规范要成绩主要是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问题。当家长明白了什么是学习?人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会学习?您的指导才方向对、目标准、针对性强。
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义务为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服务,共同做好“家校共育”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