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小时候好玩,越大越没意思
(2014-06-19 15:12:31)
标签:
育儿越大越不听话 |
分类: 家校共育 |
许多父母有这样的感受,认为孩子越大越没意思了,小的时候又听话又好玩,什么话也和父母说,有什么事也问父母,现在可好,像“变了一个人”,和大人就是没话说,问都问不出一句话来,甚至嫌烦、先唠叨,个别时候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
原因:
一是不尊重孩子的思考与想法。父母像小孩一样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们,而他们不再会像小学生那样,一味地听从家长安排和全盘接受家长意见。
二是忽视了学业之外的事。家长一天到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三是传媒时代,电视网络语言流行,造成了父母与子女语言的障碍,没有共同语言。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这使得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储备,的确极有可能已经超过了家长,这就使得部分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认为父母不如自己,从而产生看不起家长的心理。
建议
1、改进观念逐渐消除焦虑。孩子日渐长大,他们的世界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家长如果不及时学习则会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满足不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就会被孩子看不起。其实,家长的知识观念来自于过去经验,用过去的经验教育现在的孩子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因此家长自己要善于学习改进观念,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不断增长的独立意识与自尊心。
2、掌握沟通技巧切忌唠叨。亲子交流要注重尊重与倾听,不要急于给出评判,发表不同意见时,不妨先跟随孩子的想法,听听他的理由和分析,再慢慢地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互相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孩子独立判断与取舍。
亲子交流切忌唠叨。孩子最讨厌的唠叨有:(1)小事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尽量让孩子作主;(2)翻旧账。没有人喜欢被揭疮疤,这最容易引发孩子反弹;(3)否定孩子。经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会更想反抗;(4)引发孩子的罪恶感,如:“我们为你做出了多大的牺牲”……这些唠叨造成的压力。
3、表达关爱尊重其独立判断力。可以表达你的担心与关怀,但一句就够了,然后尊重他的选择、判断。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你的关怀,也明白你无意压迫他,就不会因为嫌你烦而看不起你了。孩子长大,父母的爱也需要调整,在孩子不耐烦时,不妨坦诚地告诉他:“我已经习惯这样为你担心,突然要改,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