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他们用乐观向上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轻松自由的语言去表现生活,用真实愉悦的心境去表达情感,用大胆自信的勇气去想象和创造。
作文是文字的艺术组合。作文如同做菜,材料相同,方式不同、火候不同、搭配不同,最后做出的菜,色香味也不尽一样。有人做过统计,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所有作品只用到2500个汉字,也只相当于我们现在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能写出《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茶馆》等这样的作品来,原因就在于老舍是一个高超的语言大师,是一个高级文字厨师,文字在他手下的组合就是艺术组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习作的空间就越大。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一遇到命题作文,必然是心如四野,笔下空空。如果老师再催得紧,只好胡乱编造或空喊几句,应付了事,这样的作文,徒劳而无提高。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写的人和事,只要多留心就会发现并掌握很多有用的写作素材和题材。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描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才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言为心声”,在作文的字里行间一定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有这样一句话: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不假思索”就可以看出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写出了作者对这个小女孩的敬佩之情。再如《掌声》一文中患有自闭症的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两个“一摇一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面的“一摇一晃”是英子在别人的掌声中终于走上了讲台,也可能有无奈的意思;但后一个“一摇一晃”却是英子自信的体现。两个“一摇一晃”就是作者刻意着笔,它写出了英子在同学们掌声中的变化,表现的是爱的力量,传达的是作者对同学友爱的歌颂。
作文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1)作文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好的作文必然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必然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人生有重要启迪。(2)作文是一种科学思维教育。作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现象就要说理,说理就得分析,分析就要归纳、判断揭示普遍性和特殊性,发现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把这些认识提高到哲理的高度,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才能写好作文。(3)作文是一种方法教育。审题要讲方法、选材要讲方法、结构要讲方法,表达要讲方法,不讲方法是写不出好文章的。(4)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你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思维水平、表达水平、阅读水平等等,哪一项较弱,都不会写出好文章。作文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工作生活层次的提升做好准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