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之时再看“应试教育”

(2013-06-09 07:10:55)
标签:

高考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

分类: 视点.争鸣

看了百度整理的有关“应试教育”的内容后,我认为,根据“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定义来看,目前中国没有一所学校是真正的“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是学者们学术炒作或无事自扰罢了,现在中国教育界最大的问题是批判的东西太多,又拿不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来,多少论文都是如此,批批骂骂以为能事,同废纸无二。承认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是哲学,科学之严谨,艺术之多样,哲学之辩证,就不该走极端,全盘否定?全面肯定?都失偏颇,中国必须积极吸收世界教育的先进思想与技术,不断改革传统教育中不科学、甚至落后的东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不能怕批,也不能跟风,教育规模之大跟风就会迷失方向。

 

一、定义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教育对象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的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三、教育内容

“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方法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五、教育评价

“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

六、教育结果

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七、主要特点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重点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

八、反对意见

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他们认为应试教育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遏制了学生想象力,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向片面的分数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发展。很多学生因为负担压力过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知识量的增长速度。另外还有一点,是驳斥应试教育公平观点的: 即应试教育偏向于性子静的人。还偏袒一些天生意志力强的人,或者说能控制的住自己的人。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可兼容的。从诸多地方实行应试教育兼素质教育的情况上来看,这样做只会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把硬性以外的科目都定死了,都变得应试化了。例如:北京的很多学校应上级领导的要求积极采取“素质教育”,而原先的应试教育又没消失,只是让学生们多学一些课外的课程罢了。结果,原来学生们在周末还有一点时间玩,后来都没有了。

九、支持意见

支持者大多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认为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且认为这种以划一标准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较为公平,较少出现因为个别评核者的偏好而作出不准确评估的状况。也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还有人认为,以分取人是当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尽管应试教育弊端多多,但是它确实是目前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选拔办法,反对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来。这样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有人说素质教育好,那么到最后如何来选拔人才呢?因为“素质”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你说这个叫素质好,我也可以说这个不能叫素质好,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标准。争到了最后,往往就成了录用机构的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选不选你。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使考生依靠关系和家庭背景进行提拔任用,不正之风盛行,徇私舞弊严重,苦苦读书而没有背景和关系的穷人的孩子就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提拔重用。这才是最大的不公正。实施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无疑以是客观的分数为标准的,有人说也有徇私舞弊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是上不得台面的。比“素质”教育要少得多。因为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因采用较灵活的教育方式,而导致同龄学生学力程度不如东亚学生(特别是数学等自然科学条目)。而日本等过去实行较严格的应试教育时学生学力程度极高,教育体制逐渐宽松后,学生的学力程度出现大幅下滑。

十、中立观点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可以相互互补,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并非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应试教育的强制性好,可以使学生不得不去培养一些素质,另外,如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当,也可以帮助他在应试教育中成为佼佼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