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的职业底线都在下滑,各行各业,无一幸免——养猪户在饲料里添加瘦肉精,奶农往牛奶里掺杂三聚氰胺;染色馒头横空出世;人间天使的医生收取红包已成常态;科学家为利益忘却良知;知名学府教授公开以金钱“励志”,要求其研究生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记者编造新闻甚至涉嫌欺诈的事件也偶见报端;……人人都是破坏者,才有了社会的千疮百孔,底线的摇摇欲坠。
“潜规则”大行其道也是底线下滑的重要表现,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事”,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通过权力、金钱、关系来摆平,而不是依法、依规办事,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解决。提拔晋级、评先树优、上学就业,寻医问药……但凡生活中遇到难题,都离不开“关系”:找同学,托朋友,寻战友……似乎不动用“关系”,就没有安全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在古人眼中,失义和离道才是耻辱。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长久以来已成为中国人的处世信条。可近年来心中的“道”字悄悄变成了“钱”字,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拜金的浪潮:有钱就有尊严,为了钱可以丧失或选择性遗忘底线,面对“利”许多人都采取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不认同的接受时,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抛弃道德、原则和法律。
传统的价值观,比如“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义利观却完全颠倒了,变成了“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正是这种颠倒的义利观使人们的道德底线严重下滑。如果政治信仰不坚定、纪律约束不严格、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很难把住自己;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如果无视法纪威严,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着自己的手脚,就会突破法纪底线;如果为爱好所迷,被情趣所累,让欲望所困,就可能突破生活底线。
底线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底线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灯,人人遵守规定就会道路通畅,人人违章就会造成道路拥堵,严重者还会酿成祸端。堵车的真正原因不是路窄,而是人们的心窄,哪里还有礼让三先,哪里还有先人后己。人们为什么时时怀念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年代,那时的交通条件、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等等,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为什么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都钻进了自我的小天地呢?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中国的真正强大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国民素质的大提升,这是根本的根本。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政治底线要用忠诚守卫;思想底线要用信念守卫;道德底线要用良心守卫;生活底线要用健康守卫;法纪底线要用荣誉守卫。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
为什么众人皆知的道理,却成了下大力气还无法实现的目标。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思想道德为代价,必须两手抓两手硬,道德水平的提升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样的社会才能和谐,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教育,重新讲求仁义礼智信、五讲四美三热爱,落实好这些,就是很大的进步。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底线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