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      收

(2009-08-13 13:17:42)
标签:

麦收

休闲

分类: 报刊发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侯读的时候并不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涵义,收过麦子之后,对这首诗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的确,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麦 <wbr> <wbr> <wbr> <wbr> <wbr> <wbr>收


    在农村,一年当中最忙的莫过于麦收了。
    进入五黄六月,麦子一天一个样。农民们最怕刮风下雨,一场风,会把麦子吹干,头天晚上还是黄澄澄潮乎乎的,第二天麦子全干了,麦芒炸开,麦粒鼓出,再有几滴小雨一洒,麦子会干得更快。如果不及时收割,麦粒就会掉在地里。为了避免损失,一般都是在八九成熟的时候开镰。如果家里人手多,就起个大早,到日头三竿子高的时候,已割完大半。
    我上高中的时候,农村已实行了联产承包,家里分了五亩地全都种上了麦子。收割之前,总是父亲掌握麦情,他头一天到麦地里转转,看麦子熟得差不多了,吃晚饭的时候告诉三姐和二哥,晚上把镰磨好,早点睡,第二天早起割麦子。天还黑乎乎的,母亲就叫我们起床,我迷迷糊糊不愿起,父亲急了,大声说:“起来!揍你!”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到了麦地里,天刚露亮儿。这时,地里已能听到“噌噌”的割麦声。
    三姐和二哥的割麦技术是很棒的,他们每人一次割五六笼,我只割二三笼。他们把腰猫下去就是几十米远,割的不光速度快,而且茬低、干净。我就不行,猫不下腰,猫下腰就觉得腰酸,一腰酸就想直腰,越直腰越割不快,气得父亲直骂我,说我白吃了这些年的麦子,用手拔也比我割得快。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三姐出嫁了,二哥娶了媳妇分家了,父母自己过,父母分了二亩多地,还有当干部的一亩养老地都种上了麦子。每年麦收时我总得请上二三天假回去帮父亲收麦子。
    记得86年麦收时,父亲伤了腿,我必须回去收麦子,由于我搞不准收麦时间,结果回去后,别人家的麦子都割得差不多了。当天上午到家,中午就开始割麦子。当时,如火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不肯走开,像是与我作对似的,嫌我回来晚了。太阳晒得头皮痛,心发慌。我上身穿一件破背心,下身穿着大裤衩子,浑身上下湿了个透,在二哥和邻居的帮助下,总算把麦子割完了。
    白天收麦子,晚上要脱粒,主要是怕下雨把麦子闷坏了。由于人手少,就和另一家合着脱粒。父亲借来别人家的脱粒机,从晚上擦黑开始脱粒一直干到凌晨3点。
    打麦时,我们几个轮换着往拖粒机里塞麦子。我穿着一身父亲的脏衣服,戴个白口罩,一班下来,白口罩变成灰黑色的了,鼻孔里都黑乎乎的,干得口干舌燥,嗓子眼里冒烟。大约十二点的时候,我累得困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钻到麦秸垛里呼呼地睡着了,几个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我醒来时,天已大亮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收过麦子的人都会对这两句诗有深刻的理解。大学毕业分到城里工作,看到一些人大吃大喝,一顿饭就吃掉农民二三亩麦子的收入,我觉得太可惜了,太没那个必要了,因为,我们都是吃麦子长大的,都是从乡野来的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