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将是无穷的,现在悬而未决的事情,迟早会从大自然的启示中找到答案。
一
虽然蘑菇把菌丝伸到腐木烂草里,吸收别人现成的养料,但它最终还是奉献出自己独特的美味。
这,不也是一种再创造?!
葡萄蔓的卷须,总是按螺形轨迹,“画”着圆圈。不断向高空伸展,一圈,二圈……
登攀的路线,有时直线是最长的,“螺旋”型反而是捷径。
提炼1公斤玫瑰油需要4千公斤玫瑰花,为求得“高精纯”请准备巨大的代价。
苔藓能耕耘石头,靠的是长年分泌一种酸性物质。
持之以恒,再大的石头也会被溶掉。
哥圭开的花是绿色的,惟其花绿,才独树一帜。
在边缘科学地带,希望开出更多的灰色的花,褐色的花,甚至黑色的花……
蒲公英只有两三寸高,而根却入地两三尺;骆驼刺只有一两米高,而根钻地十五六米深。
宁可往下扎深一点,切莫浅根高茎,头重脚轻。
世上开放时间最短的是小麦花,5─30分钟,而它的奉献却无与伦比。
但愿一切微不足道的小麦花得到敬重。
睡忽略不显眼的小麦花,谁就要歉收。
显微镜下观察无花果,并不是无花的,在它那花轴膨大形成的肉球里,隐敝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小花。
历史的沿袭容易迷住视线,传统的解释容易堵住思路。
只要给梭梭树种子一点水,它在两三个小时就会生根发芽。
愿每棵不甘寂寞的科学的种子,不待环境恩赐,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敢于破土,勇于萌发。
罗合带长出三两枝蔓,就忙于开花结果,终于很快枯萎。
急于求成,同样是科苑里的断肠草。
芭蕉以它阔大的叶子为旗帜,迎风招展,但果实却不好吃。
空谈是最为糟糕的,重要的是拿出好的成果。
铁树,多么坚强的称号,然而它十分怕冷。
记住:不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杏花,走着与众不同的道路──先白后红。
只要能开花结果,不在乎外在形式。
任何通往果实的途径,都是广阔而独特的。
大蒜的休眠期共80多天,如果你嫌它太长,如果你一味追逼它赶快生长,可以肯定,它结出的蒜头是瘦瘪的。
1800年野生甜菜含糖只占4%,经过一百多年改造含糖量已上升到至24%。只有不断变异,不断更新,科学记录才能不断突破。
谁开始安于现状,谁就开始退化。
二
世上叫得响的昆虫是雄蝉,四百米远的地方可以听到它的高鸣。然而一到天冷,就再也听不见它的声音了。
再堂皇的豪言壮语也没用,只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好过响亮的宣言。
世界上产卵最多的是翻连鱼,可达三亿个,但存活率却很低,不到万分之一。
也许有人要在实验室里度过无数次失败,对失败无须过分悲观。
对于人类,啄木鸟存在的意义是捕捉天牛、树蠹,至于飞翔和歌唱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北极熊的毛不是白色,而是透明的。所谓白色是光折射所致。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千真万确”的普通常识需要重新“扫描”重新“透视”重新“估价”。
信天翁在大海里是飞行的骁将,奇怪的是一落在甲板上常常难以起飞。
愿翅膀挂满荣誉后不要下垂。
屎壳郎浑身肮脏,整天搬运土堆垃圾,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清洁工。
追求实际价值,不追求名声。
燕窝,历来被视为名贵的滋补品,其实它不过是洞燕的唾液,它所含的蛋白质、铁、钙比许多普通食品少的多。
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久已形成的定论,需要和惯性做长期不懈的斗争。
从苍蝇的平衡棒可以模拟陀螺仪,从蜻蜓的复眼可以引出多次照相机,从蟑螂的尾须可以悟出感震仪,从蚊子嗡嗡声中可以仿造测向仪。
那么,不要小看哪怕是一撮纤毛、一双胸鳍、一副爪趾、一块薄膜、一滴唾液
飞蛾的追求虽然执着,却太莽撞,难免落个惨烈的结局。
盲目,同样是科学的大敌。
萤火虫拥有天生的发光酶,所以它唯一的心愿就是发一点光。
请不要把这小小的权利也给剥夺。
三
经受难以忍受的高温高压,松软脆弱的石墨才改变原先的结构,脱胎换骨,成为金刚石。
消除生铁含碳和其它杂质,铁就成了强度高得多的钢;钢里加入适量的杂质镍和铬,便成为不锈钢。
由此我想肯定:并非一切杂质都是有害。
金属世界,有的耐磨性高,有的抗疲劳好,有的导磁性强,有的可塑性大。
干么要强求一律呢?让它们发挥优势,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吧。
“热缩冷胀”是青铜古怪的特性。用它铸造塑象,可以获得眉目清秀轮廓准确的效果。
紧紧把握事物的特殊性就能展其所长而避其缩短。
铅的原子核比黄金多三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只要从铅原子中打出三个质子,就可以化铅为金。
掌握事物转化规律及其条件,无异于找到一根魔术棒。
多加一点二硫化钼这黑灰色粉末的润滑剂吧,因为,在我们机件庞杂的运转中,摩擦系数实在太大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