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田野笔记——10月25日

(2018-10-25 15:18:47)
标签:

田野笔记

幼儿

体育

分类: 幼儿田野笔记
上周实在是匆忙,没来得及进行学习的反思与整理。上周去了幼儿园(周四18日), 和中班的小朋友踢了一会足球,又和大班的小朋友玩了一会篮球。19日,又和三位上课的老师做了教学设计的分析与共享。但是只有一位老师把她的教案回传了给我,可能她们太忙了。
昨天(24日)正好是家长开放日,幼儿园举行大班的篮球比赛和中班的小足球比赛。我受邀带了四位老师前去协助裁判工作(其中一名由于学校有事未能成行)。下午两点二十,比赛准时开始,家长和拉拉队小朋友热情爆棚。都希望本班获得胜利。园里的老师和裁判们有序配合,气氛在呐喊助威声中不断达到顶峰。我负责的是中班的小足球裁判。小盆友们踢球的积极性很高,每队七名运动员上场,他们都能找到踢球的正确方向,守门员也懂得积极主动接住踢向球门的足球。我适当的增加了掷界外球,渗透规则意识。发球门球时,也要等到其它队员退出出球门区,才发球。开始的时候,还需要老师不断的停球进行示意,但是到了后来,小队员就知道在发球时要主动腿出球门区,并能散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比赛过程中只有一名小朋友抱球跑,其它小盆友都没有出现这种状况。即使在比赛中,有一些摔倒和碰撞,都丝毫没有影响踢球的热情。最后进行了点球大战,双方队员知道了依次轮换踢球的规则。并且能为自己队伍获得胜利感到高兴。比赛开始,队员进行进行了礼貌问候,比赛间歇,有足球宝贝进行了啦啦操的表演。
反思:
1、在幼儿阶段的球类教学,规则意识渗透、团队协作培养,需要在游戏比赛中进行,这样有利于儿童对整体运动的把握,增加孩子兴趣,防止动作割裂。避免了单纯为了学技术教技术。
2、教师在比赛中,要树立优先的教学重点,比如本次比赛,重点强调在界内踢球,球踢出界外,要重新开球。因此本次比赛只对此方面加以强调,而其他规则不做规范,这样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目标意识强烈,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顾此失彼。
3、尊重对手,服从裁判,团队合作意识,要贯穿每一次游戏课中,学生品德形成毕竟是一个不断反复,前进的过程。
今天(25日)来到大班(亮亮班)跟班学习。亮亮老师采用的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常用的两句话是:“小手背”——“扣”和“谁的眼睛最好看”,进而形成儿童的条件反射,能够让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中。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我和亮亮老师一起协作完成了动作发展水平中的“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并适当增加了一点难度,就是在合作中进行躲闪跑。通过关节准备活动—老渔翁—踩脚丫—钻圈接力—大鱼网—拉伸放松等六个环节来实现连续快速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注意了运动负荷的调整,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儿童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涨。
反思:
1、器材准备不够充分,出现了器材坏损现象。
2、环节顺序需要重新调整补充,比如在钻圈游戏设计中,与发展躲闪的目标关联性不大,而且游戏内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呼啦圈的的多种组合。
3、放松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真正放松。
4、学生思维训练没有体现出来。应该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让孩子们探究游戏规则与方法的改变,比如在老渔翁游戏中,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快速的躲过大鱼网吗?调动儿童的发散思维。
5、个别孩子由于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愿望没有实现,出现注意力分散,课后要适当进行干预。
案例两则
一场激烈紧张的幼儿篮球比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比分胶着上升,啦啦队的小朋友的气氛空前高涨起来,赛场上的队员更是着急取胜。一名小朋友M突然大喊一声:“谁也不行挡着我进球,谁挡着我,我就弄死谁。”全场的小朋友听到后哄堂大笑起来。就连裁判老师也被M出奇意料举动搞得哭笑不得。
又开始点名时间了,大班的小朋友都听话的做到了自己小椅子上,老师开始点名了,点到名字的同学还要说出自己知道的一种小动物。然而我发现只有一名小男生A,高高帅帅的样子,却没有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是抱着老师的腿,在悠闲的东张西望,我感觉到他是惬意的、满足的。开始学习跳舞了,大多数男生一起随着老师的示范东摇西摆起来,A却心不在焉的站在队伍的后边,注意力完全没有在老师这边,也没有像其它小朋友那样认真做动作。开始钻圈游戏了,“谁去帮助老师把呼啦圈扶好?”A主动举起了手,于是老师派他去扶呼啦圈,但是A一手握住呼啦圈,身体却在地上打起滚来,可想而知,这个呼啦圈也就东到西斜了,影响了本组比赛成绩。
反思1:
1、M这句话在同伴和成人看来可笑,这种可笑是因为这种行为与他的年龄完全不匹配,产生了笑料“包袱”。
2、M的语出惊人是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吗?(孟录心理模仿说)
3、在紧张的环境中,这是一种应激表达反应吗?(情绪状态分类说)
4、能否用其它一句话替代这句“恶狠狠”的话?如果能,是哪句?是“大家都不要阻止我进球”吗?
5、是一种个人中心的外在表现吗?他会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吗?他的个人能力是最突出的那一个吗?
反思2
1、A儿童为什么会抱着老师?是对成人的依赖,还是要与众不同?
2、在团队活动中,A的表现为何会和其它伙伴有不同的表现?
3、A儿童在家庭类型是什么?(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4、教师的应该采取哪种干预措施?
LL回复:
黄老师观察入微,看问题真专业,写的观察用的是白描手法,没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反思也很准,值得我思考和说明一下
1、A儿童为什么会抱着老师?是对成人的依赖,还是要与众不同?
@因为他在朝鲜待过5年半,去年7月份回来的,会朝鲜族语,说汉语音不是很多,大多数理解,过年和放暑假也会回去带1-2个月
@语言表达,学过弟子规的一会就忘,就连老师叫什么交完了,过几分钟又忘了,半学期过去记住了,才整明白三位老师,要不就随便叫一个老师;理解说话和沟通,和小朋友玩就指着他的画讲怎么玩,和小朋友玩,一个汉语,一个用朝鲜族两个人玩在一起,还总在一起聊天。
@最近有些咳嗽,在家吃完早餐再吃药才来
@喜欢粘着老师说我喜欢你,不让抱都不行,就是在你身边抱着,一不注意就亲一口,和老师说:老师怎么怎么了……
2、在团队活动中,A的为何会和其它伙伴有不同的表现?
这个男孩刚开始选的这个舞蹈,后来看见另一组玩打击乐,和我说不喜欢这个舞蹈,跳不好想换,我说可以,周二他参加了另一组打击乐,表演的打鼓。今天看见所有的男孩都在跳舞,他跳了一会说老师不对呀,我是打鼓的,我说对呀,你可以不跳,所以他走了去剪纸
3、A儿童在家庭类型是什么?(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A这个孩子爸爸不在家出去打工,在家妈妈开麻将馆微信做生意,他在家里没人陪自己就是看电视,有个姐姐初二,想要啥妈妈就给买啥,不买一哭就好使,要不他妈妈就掐他大腿里子,有个性敢表达我想怎么怎么样,周六送楼下幼儿园,篮球打的准确率好,走迷宫全班前几,搭积木有想法,上学期他想要的东西别人拿了和谁玩的不高兴就抠人,咬人,和家长沟通一起分析原因,家长孩子和老师一起谈聊天,约定家长从自我做表率,孩子也不打人了,这学期好了不打人了,妈妈答应来看比赛没来,妈妈工作太早说睡着了,孩子整场比赛心情不好,没有完全投入,比赛结果不是很好很伤心!家长和老师都给他鼓励夸他整场比赛很勇敢,心情好一点,之后吃了一个棒棒糖才好。最近妈妈又说看别的小朋友识字多,考虑想学东西,我和妈妈说孩子的优点,妈妈感受不深,没有成就感,坚定不移的说走,孩子说不想走。
H老师回复:


观察需要跟踪式,当你完全了解了他,就读懂了他,解决了疑惑。
可以对症下药了

Z老师回复:
当某个人发生了一件我们觉得“异常”的事情时,要去考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成长环境、家庭因素、性格特征、认知特点。在沟通之后我们觉得的“异常”就会有答案了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我们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判定一个人,但是往往这种判定是一种我们自身对于他人的一种投射,并非是那个人的心理活动结果。所以沟通很重要。
得向黄老师学习,用客观的视角去观察,不带有主观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