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2023-03-23 11:08:30)阳谷有天下皆知的典故遗产。
一提阳谷,人们就想到景阳冈武松打虎,就想起狮子楼武松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
阳谷旅游,一手好牌打烂了,阳谷若是有个樊校长,武松这个IP该有多火?
其实,不只是阳谷,整个聊城,旅游业做的一塌糊涂。
是领导不重视旅游业?
也重视。
只是,不得法。
缺少,营销天才。
若是让秦玉峰搞聊城旅游?
那,阳谷就成了水浒最大的旅游集散地,临清与东昌府就成了运河双子星,哪还有台儿庄古城什么事?
秦玉峰是何许人也?
家喻户晓的东阿阿胶,你不会不知道吧?!
一提东阿阿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百年品牌,甚至是千年品牌,但这都是错觉,实际东阿阿胶起来没几年……
这就是营销的力量!
操盘手就是秦玉峰,是他把东阿阿胶化腐朽为神奇。
东阿阿胶真正起飞是2006年,才十几年。
之前的阿胶生产线,有40多款产品,秦玉峰掌权后,优选产品,最终定了三款:阿胶块、阿胶浆、阿胶糕。
然后,把功效给改了,从补血改为滋补,扩大了范围。
然后,寻找高级别代言人,李世民、乾隆、武则天、慈禧。
然后,营销划等号: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怎么理解呢?
阿胶=国宝,阿胶=东阿。
再然后,故意混淆视听:中药三宝——人参、鹿茸和阿胶。
把这些构思出来,再一一营销出去。
那么,阿胶就变的很古老了,仿佛武则天当年吃的就是东阿阿胶。
秦玉峰真的是一个营销天才,是他成功把阿胶塞进了所有中医迷的脑子里。
聊城也策划过这个事。
搞东昌古城,与台儿庄古城几乎是同期进行的。
十几年过去了,台儿庄如日中天,而东昌古城呢?
依然默默无闻。
若真回到运河时代,那东昌府是吊打台儿庄。聊城是古东昌府所在地,府>州>县>镇,台儿庄只是个小镇。
当然,台儿庄旅游的崛起,不完全因为运河这个IP,还有台儿庄大捷,两者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又加上领导举整个枣庄之力去推广台儿庄。
全民营销。全枣庄的公职人员,都成了台儿庄古城的业务员。
这玩意,起来了就起来了,哪怕是新的,只要营销做的好,也仿佛是千年古城。整个台儿庄古城其实都是新建的,这块地本想搞地产开发,后来整个枣庄资源枯竭,决定做旅游开发,才搞了这么一个古城。
聊城为什么委屈?
是觉得老百姓不识货。
东昌府古城才是真正的千年古城,虽然近些年古城一直在翻修,更迭,但是大的布局没变过,是真正的古迹,哪像台儿庄,所谓的“古”和“旧”都是做的。
委屈也白搭,谁让你不懂营销呢?
聊城,
光岳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清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六次登临此楼,题匾赋诗。
东昌古城是建在东昌湖里的,有南方古镇的感觉,城里有居民正常生活,还有学校,古城与人们的生活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不像台儿庄古城,你不买门票进不了大门。
明清时代,东昌府因水而兴盛了四百余年,可以理解为运河线上的大上海。
商业、经济中心。
在历史上,京杭古运河是国家运输大动脉,明万历六年(1478年),临清运河钞关征税83200两,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当年山东一省的税收只有8860两,只是临清运河钞关的1/10稍多一点。
看一点就行了,山陕会馆就建在东昌府。
这个会馆是干什么的?两个。
一、关帝庙。
二、山西和陕西商人签合同,订立契约的地方。
类似今天的上海不?
真有点。
运河时代结束了,东昌府就陨落了,整个聊城也就陨落了。临清是小陨落,东昌府是大陨落。没高铁,没地铁,没支柱产业,只能搞地产。
东昌府区的房价一点都不低,直逼济南,关键是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一,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菏泽都不如。东营人均GDP是聊城的两倍,但房价却反过来了。
东昌古城旅游业为什么起不来?
一是缺营销。
二是定位不行。
东昌古城被定位成了生活区,里面有中小学,学校旁边是一片四合院群。这种四合院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我以为一套要过亿呢?了解了一下,别墅四五百万,三合院一千万左右,四合院一千五百万左右,三进院两千万左右。
平时,几乎没人住。
这简直是神定位。
一方面,游客络绎不绝。
一方面,让达官贵人住在此?
不可能!
大概率,他们买了也后悔了。
是风水宝地不?
绝对是。
但是,不能住,因为与老百姓太对立,太撕裂。
达官贵人的生活一定要有个前提。
与老百姓足够绝缘。
可以把这些别墅改造为酒店。
旅游开发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住宿,一个不能让人住下的城市,是做不好旅游的,匆忙去匆忙回,有什么消费?
以前,有人点评过开封旅游为什么做不好。
没有好酒店。
这两年改善了许多。
没有好酒店,大家自然会从开封去郑州住。
聊城,还是人口流动小,一个细节,聊城饭店吃米饭的少,多是面食。
在问政平台上,我看到有人写了这么一番话:我劝聊城政府现在开始倡导聊城人吃米饭,对挽救人均GDP倒数第一有好处。
要放在运河时代的话?
要么,整个运河沿线都吃武大郎炊饼。
要么,整个东昌府都是淮扬菜。
运河时代,聊城不仅仅是中转站,还是输出站。
朝南,运棉花。聊城一带是棉花主产区。
朝北,运砖头。有个说法,北京的城,临清的砖。
有人说是临清的土好,叫“莲花土”,那么,河南的土也行,都是黄河冲积来的,成分都是一样的。
其实,土不是主要原因,烧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物流优势。
哪怕是今天,砖、水泥都有自己的辐射半径。河南的水泥卖不到山东来,山东的砖也卖不到河南去,因为运输成本太高。
你看,大运河完了,临清的砖窑也就消失了。
明清时代,东昌府作为北方三大商埠之一,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点,而是一整条线。“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中的临张就是聊城的临清和张秋,临清和张秋都是左右护法而已。
今天的聊城跟菏泽成了难兄难弟,原因吗?我的观点,过去没赶上铁路红利,今天又没赶上高铁时代。
但是,未来可期。
因为机场、高铁、高速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