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2023-03-21 09:41:40)在整个抗日史上,台儿庄大捷是最辉煌的一笔。
为什么叫大捷呢?
抗日战争,伤亡比非常高,大部分战役都是4:1或者5:1,中条山之战超过了10:1,而台儿庄战役呢?
伤亡比只有2.5:1。
以前,讨论台儿庄战役的帖子,下面总会因为地域吵起来,四川人觉得是川军打的,云南人说是滇军打的,陕西人认为是陕军打的……那,到底是谁打的台儿庄?
整个台儿庄战役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应该是西北军、中央军与川军,后期战役主要是滇军打的。
台儿庄纪念馆没怎么描述滇军,是因为台儿庄纪念馆多是讲述前半部分,也就是台儿庄大捷,以自身伤亡5万人,鬼子伤亡2万人为代价取得阶段性胜利。
但是呢,这个胜利很短暂,小鬼子毕竟比较强大,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徐州。
滇军坐火车来台儿庄换防,结果下了火车就开战了,也就是禹王山阻击战。
这也是滇军出滇抗战以来的第一仗。
此役,滇军伤亡一万八,鬼子伤亡一万四,双方均无俘虏。
这个伤亡比1.2:1,也很牛×。
台儿庄战役里,有意思的故事很多,但是呢,不怎么适合写,毕竟人物都太敏感。台儿庄大捷里有个关键性的人物,汤恩伯,他就如同斗牛士一般,是插最后一刀的人,他带着部队绕到了敌人后面,等于把小鬼子包了饺子。
但是,电影《台儿庄大捷》把他黑得不轻,说等他支援了,他就是不动,见死不救。
这家伙是个悲剧人物,说白了,运气太差。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撞上了首次作战的鬼子坦克师团,这对于中国军队而言,仿佛是遇到了高达,无解,小鬼子用了20天时间拿下了大半个河南,平汉铁路被小鬼子不费吹灰之力便打通了,汤恩伯部队的储备库还在洛阳,弹药、被服,全让小鬼子弄去了。
换谁,都是一样的结果。
第二、他死的不是地方,他是战后去日
结果,他偏偏选了一个最难堪、最窝囊的死法。
《台儿庄大捷》能拍成电影,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无论对内对外,都是如此。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部电影,等于第一次承认了抗日有国军的贡献,之前我们历史书上,哪有他们?
这以后我们自学历史才知道,原来抗战四大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都是国军打的。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原本台儿庄是开胃菜,没想到成了主角。
《台儿庄大捷》这部电影,接着拉近了两岸的距离。片子传到台湾后,高层集体观看,发现是正面的,等于得到了祖国母亲的认可,接着两岸开启了新的篇章,解除戒严,老兵探亲,经贸互通……
那么,台湾为什么不拍这些电影呢?
有个问题。
核心指挥官,基本都反水了。
例如台儿庄战役最高指挥官是李宗仁,到大陆了,怎么拍?
我们决定拍这部电影,与李宗仁决定回来,有直接的关系,包括后来建台儿庄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
否则?
大概率台儿庄战役也不会这么有名!
电影是1986年上映的,现在,你若是住在台儿庄古城里,晚上依然会有老式的放映机拉上银幕在放……
免费的,随便看。
那,此时的C位毛主席在做什么?
在延安。
从一个细节,能看出他有多牛。
七七事变后,小鬼子势如破竹,国内弥漫着“亡国论”,台儿庄大捷之后呢?
又成了另外一个极端,认为很快可以战胜小鬼子。
而毛主席在此时提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他看得更远。
今天,大家去台儿庄纪念馆参观,尤其是对历史略懂一二的人,他们参观一圈,很少有不哭的。
那种很伤心的哭法。
默默地流泪,不出声。
所以,从台儿庄纪念馆出来的人,是去不了孟良崮的。
会觉得,心如刀割。
台儿庄战役,两大意义:第一,给鬼子沉重打击;第二,拖延鬼子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时间。
整体上,还是撤退战略。
虽节节抵抗,但节节败退。
硬刚是刚不过的,装备差距太大。
只能节节败退,但是节节都要抵抗,都要战斗。即便你知道百分百是送命,只要上级指挥官要求你守,你就必须守,因为这种层层关卡式的阻击战,会不断地消耗敌人,哪怕战损比很吃亏,也要这么搞。
也有个例外,山东济南。
山东主席韩复榘一枪不发,把济南拱手相让给了小鬼子。
好在韩复榘不是山东人,否则,丢死人了。
山东兵,那才是骁勇善战……
什么?川军牛×?
若是你学过历史,肯定不这么认为,当时,跟谁,谁都不愿意要,被称为杂牌军中的杂牌军,装备烂,纪律差。
川军是怎么一战成名的?
台儿庄战役。
他们打的是战役第一站,滕县保卫战,指挥官是王铭章,5000名川军官兵全部阵亡,王铭章将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多壮烈?
川军用的什么装备?小鬼子用的什么装备?小鬼子只伤亡16人。(日方数据)
韩复榘还是读书太少,看历史就行了,面对强敌进犯,该采取什么战略?
八字方针:节节抵抗、伺机而动。
毛主席也是这个战略。
哪一节不惨烈?到你这一节,你跑了?
不枪毙你,枪毙谁?
徐州会战1938年1月开始,4月份国军台儿庄大捷,5月份就被小鬼子从徐州逼走了。
因小鬼子追得太紧,还炸了黄河,想用洪水阻挡鬼子的推进。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若是小鬼子所有焦点都盯在中国,并且拉长时间线,例如用三五年时间来占领中国,那中国百分百沦陷,战斗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小鬼子不满足于只要中国。
整个亚洲,还有太平洋,它想全要。
所以,采取的全是速战速决策略,三个月解决中国,东南亚更不值一提,没想到中国人很顽强,一坚持就是八年。
发动太平洋战争,惹得美国等26个国家对日宣战。
局面就彻底扭转了,最终以投降而告终。
历史没有假如,但是可以假设。若是小鬼子得逞了,会是什么结果?
今天的东京,也全说中文。
中国历史上,这个版本上演过N次了,最近的一次,多尔衮入关。
文化即信仰,历史中改变中华文化属性的结果全部以汉文化同化为终。
异族侵略中原之后,一定会主动汉化。
站在今天回看历史上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一次次统治,其实也是中原文明对他们的一次次反包围、同化,最终形成中华文化。
不用多说了,日语都是汉语改造的。
汤恩伯也是很让人佩服的,他是1954年去日
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公。
1978年邓公访问日
咱普通老百姓呢?
到今天,一提日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