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黄鸭”走红的秘诀是“善待创意”

(2013-05-24 10:03:55)
标签:

才会

命脉

凡此种种

新闻网站

旅游业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大黄鸭”走红的秘诀是“善待创意”

王传涛

连日来,在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展览的巨型塑料黄鸭,吸引了几百万游客参观,为主办方赚尽人气,赢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是“大黄鸭”第一次来香港。作为“橡皮鸭游世界”展览的一部分,本次展览从52日开始,将持续至69日。一只用普通橡胶做成的“大黄鸭”走红,引发许多思考——游客喜爱鸭子憨态,商界羡慕营销高招,社会讨论创意经济。(《人民日报》523日)

 

这几天,无论是看报纸、看电视还是浏览新闻网站,都能看到这只位于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如同我女儿玩具模样的大黄鸭。给我的感觉是,就国内知名度而言,这只大黄鸭已经不亚于当年世界杯期间风靡全球的“章鱼保罗”了。对此,我们一方面困惑不解于这只大黄鸭走红背后的秘密原因,另外一方面,却也从心底里盼望有机会,也要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去跟大黄鸭合个影,然后秀在自己的微信、飞信和QQ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既是艺术家自己的创意营销成功,又是主办方乃至整个香港旅游业的营销成功,是1+13的成功营销模式。谈及大黄鸭为什么能如此之火,各方人士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这只大黄鸭,不是什么艺术品,只是一件扩大版黄鸭玩具。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一个答案是,大黄鸭让我们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去跟大黄鸭合影是为了“致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

 

不管怎样,大黄鸭现在真得很火。细细分析大黄鸭走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这是一个可以引发集体“忆童年”思维的创意,足以触及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没有创意,营销就会失去起码的吸引力。大黄鸭创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用某一个物件让人“怀念童年”。这和大黄鸭本身的造价成本高低、材料优劣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在于它拨弄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

 

二是,有了创意,权力应该善待创意。创意是讲究高技术含量的奢侈品,因此要格外珍惜。如果对于创意,权力之手总是摆上过多的行政审批程序和胡乱干预,想必也不会让创意自由发展,更不会有好的创意作品的公开亮相。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大黄鸭”能来到到香港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展示,“仅仅联系政府海事处花160港元办理‘浮动构筑物许可证’即可”——这样简易的审批程序,让人感觉到痛快。

 

大黄鸭作为文化创意艺术品,和我们每一座城市的地标、塑像以及其他标志性建筑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可是,让人痛苦万般的是,我们身边却总是出现一些“雷死人不偿命”、“让人惊掉下巴”的拙劣艺术品。吐舌的老子、被披上胸衣的裸女雕像、章子怡的洗澡像、能够吓哭小孩的飞天雕像……凡此种种能够让公众对艺术家进行蔑视的作品,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不外乎权力对艺术干预过多所致。一者,一座城市,要拥有自己的地标建筑和雕像,总是最终要通过官员拍板,有时候,真正的艺术设计甚至难敌官员的拍大腿决定;二者,在复杂的审批程序面前,艺术家或许要选择向权力低头才可能让艺术品得到展示机会;三者,塑像在我国已经成为一场运动,像GDP一样引来无数官员的膜拜,塑像多了,也就不会有多少创意了。而大黄鸭的成功告诉我们,“善待创意”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比尔·盖茨曾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意经济。”没有创意,便不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娱乐点。一个创意,能够改变我们的文化,能够拯救一家企业,也能改变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 “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除了创意还是创意。”因此,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一下我国社会的创意问题了——善待创意,让更多的创意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