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被油污或许导致“谜一样的油污”
(2013-04-22 11:08:56)
标签:
依法行政仍在噩梦警钟油污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权力被油污或许导致“谜一样的油污”
权力内部的油污比海面上的油价更可怕
王传涛
据新华社电河北省乐亭县19日透露,当地海域近期出现了蔓延约40华里的油污带,不少海参养殖户遭受打击。时隔半月有余,油污带的来源仍是一个谜。一些养殖户认为:有关部门调查进展缓慢,“不明油污”敲响“维权乏力”警钟。一些养殖户说,油污引起的后果仍在加剧,有关部门应迅速展开调查,弄清油污来源、污染面积、损失情况,给当地养殖户一个说法。(4月21日《京华时报》)
近几年以来,油污已经成为了环渤海地区许多渔民的噩梦。蔓延约40华里的油污带,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海参大量上市的时节里,让他们今年的“收成”大打折扣。然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油污污染源问题上的懈怠与不作为,更加让他们失望。河北乐亭县的渔民们,像是在打架中吃了亏之后找不到父母诉苦申冤的孩子一样无助。
40华里的油污带,何以调查半个月仍然得不出结果?相信这里面确实可能存在技术方面的原因。茫茫大海,寻找漏油点,恐怕并非像外人说的一样轻巧。更加上,乐亭方面所讲的“县一级海洋环境监管部门力量薄弱”、“人员、车辆包括取证设备比较少”、“没有抗风浪的大船”、“无法核查深污染的范围、面积、影响等确切数据”等现实困难也可能确实存在。因此作出渤海油田群石油勘探开发作业未发生溢油、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运转正常、可能是油轮漏洞的结论也算可以理解。
可是,渔民们的生计摆在那里,油污问题得不到处理,渔民们的生存、生活就会成为问题。在民生方面,所有的客观原因,都不能取代主观方面的懈怠和体制方面的弊病。鉴于“康菲事件”中相关部门的表现,网友和当地渔民们也当然有理由进行这样的质疑——相关部门存在不敢、不愿、不想作为的问题。
现在看来,虽然之前的康菲漏油事件已经结束,但是,海边渔民再次遇到类似油污的问题时,维权上的瓶颈仍然没有突破,维权乏力的现象仍然没有改观。细细说来,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方海洋局仍然承担不起替渔民维权的责任,连一个排污点都找不到的海洋部门,确实应该提升一下自身的装备和行政能力了;二者,“康菲事件”中的轻处罚,对于我国渔业来说,并非一个好消息,而在此之前“墨西哥漏油事件”之后,无论是对涉事公司进行的40亿美元处罚,还是对渔民建立一个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都没有成为“康菲事件”的镜鉴。
油污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权力身上有无存在油污。问题是,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海洋部门,是否和各地环保局一样,对一些大企业有处罚的胆量和勇气,毕竟地方政府的GDP数值要摆在那里,而且每年不能降只能升……虽然在治理海洋污染方面,《海洋法》已经有些滞后。但是,基本《刑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也并非让治污油污完全牌法律空白的状态,地方政府部门仍然要依法行政,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