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小市民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关切

(2013-03-11 16:53:39)
标签:

尊严

电影电视

不关心

现状

马上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一位小市民对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关切

王传涛

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310新华社)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诚如斯言,我们所经历的变革,也正在经历着最好与最坏的争辩。如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一样,本次大部制改革给人气势恢宏、人生豪迈的感觉,但功过是非的评定,却只能交给历史的撰写者和后人来完成。虽然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对前人改革与旧制度的否定,然而,时不待我,历史激流之中,不改革必然后迟滞,问题就会越突出,矛盾就会越复杂。这也就造成了“没有一场改革是完美的”这样一个悖论。

 

此次大部制改革,其实并没有出乎之前媒体的爆料。无论是撤销铁道部,还是其他一些部委的合并重组,在早先的媒体报道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透露。可是,作为今年“两会”的重头戏,大部制改革的最终方案,仍然备受公众关注。公众关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但凡改革,总会触动现有权力与利益格局。国家部委的重组与撤并,其实是权力重新组合与分配的过程。因此,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也必然会搬上桌面:部门在重组之后,同级别的官员如何分配权力和官职?曾经风光一时的部委一把手,又会调往何处?改制为企业的政府部门,能否顺利完成改制?政府官员变成企业人,又意味着什么?地方的相关直属部门,会到什么时候调整完毕?……这些问题牵动着许多体制内人员的利益,会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作为一位小市民,我也想说一说自己对于大部制改革的一些期望和疑问。想提出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

 

一是,铁道部撤销之后,铁道经营包括从修建到运营,这些体制内的垄断会消除吗?涉及到火车票价、高铁票价等问题时,会有专门的听证会召开吗?火车上的小推车,还是那么“霸气侧露”、将盒饭卖到二三十元一盒吗?春运,还是那样成为许多人的“囧途”吗?12306网址,该何去何从,还是那样每到春运就瘫痪吗?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既遥远又很近的问题——铁道部的2.6万亿负债,会平摊到每位纳税人头上,让公共财政来买单吗?

 

二是,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之后,医改之路将如何走下去?看病贵难现象,还需要多长时间来解决?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该何去何从?从地方到中央多收的200亿社会抚养费,还会作为“超生罚款”的代名词而长期存在吗?一些基层政府,还会造就出惨绝人寰的“引产”事件吗?每个月5元的独生子女费,既像奖励,又像侮辱,是提高标准,还是马上废除?

 

三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了一个“总”字之后,能不能让“总”是出事的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改善一下呢?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成立之后,在职能和权力划分上,是不是仍然“换汤不换药”?既有的出版和影视政策,会不会一如既往的严格严厉下去?权力对于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又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又如何既能让“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又不干涉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说实在的,笔者其实并不关心大部制改革本身以及大部制改革之后官员和权力的归属问题,而是关心部门重组和权力重新分配之后的政策变化。而这些政策,是不是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构成了趋利避害、去伪存真的积极影响,公众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尊重,是不是得到更多的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