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高山”保佑不了蠹虫不仅仅是迷信问题
(2012-11-08 14:32:05)
标签:
杨洪石膏山宋体高山蠹虫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仕高山”保佑不了官场蠹虫的启示
“仕高山”保佑不了蠹虫不仅仅是迷信问题
王传涛
山西省灵石县县委书记杨洪曾对当地景区石膏山山名不满,便将其改名为“仕高山”。将石膏山改名为“仕高山”,寓意“凡到仕高山者,无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改名后一个来月,杨洪因腐败被检察机关查办。杨洪落马后,石膏山景区开发商将名字从"仕高山"改回石膏山。( 11月7日《法治周末》)
这是一个荒唐的故事。荒唐之处有许多:官员可以随意改掉一个山的名字;官员改山名的目的不是为百姓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官员改了山的名字之后,却并没有如愿以偿实现“升迁”,相反,改名之后一个来月便被查办……这说明,官员求神拜佛搞迷信看风水,搞不来真正的清正廉洁,更换不来真正的升官发财。无论名字有多顺,无论磕多少头、烧多少香,只要是官场蠹虫,就会有被查办的危险。
这似乎是一个关乎信仰的问题。在杨洪的为官理念中,没有“石膏”,只有“仕高”;没有公众,只有一座山头。从“凡到仕高山者,无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这样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杨洪只看重“入仕”和“升迁”。可是,这仅仅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吗?官员迷信山头,是他落马的根本原因吗?
在笔者看来,从“仕高山”到被查办,彼此之间并非完全没有联系,也并非是所谓的报应。而是一种必然。这样一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于杨洪之类的官员而讲,求神拜佛、搞迷信、看风水、拜海瑞、移关公像,虽然是荒谬的唯心主义,在面对一颗痴迷升官发财的世俗之心时,却被官员牢牢抓住。官为何要为官?是为民还是为己?答案显然已经故化——在问题官员的官样文章里,是为民;在问题官员的小算盘里,却是为己。
二是,随意可以改掉一个山的名字,其实代表了权力的裸奔。当一些官员的权力,达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许多决定和政策不过是官员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为了个人的私欲,无论是拍大腿,还是拍屁股,想起一个好名字来,就可以将一个地名或山名改掉,全然不顾之前名字的历史由来。当权力无所顾及,这个官员离落马也就不远了。
从石膏山到“仕高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更代表了权力的无所约束和无所不能。虽然这样的病理分析,容易落入窠臼和俗套,甚至有时会说到连我们自己都麻木甚至不信,但是,常识仍然需要重申,权力这只老虎不被关进笼子,改山名这样的乱作为就会越来越多,至于职务贪腐、权力寻租,都将会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