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撤销街道办事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2011-09-06 08:27:51)
标签:

王金华

铜陵

街道办事处

居委会

宋体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撤销街道办事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王传涛

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表示,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较多,街道办居委会行政化严重,未实现了解基层民意、化解基层矛盾等功能。安徽铜陵已全面撤销街道办,如评估效果良好,将在全国推广。(《京华时报》 95

 

街道办事处,好比是城市中的镇政府;居委会,好比于城市中的行政村。长期以来,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市、区、街道办、居委会共同构成了我国城市行政体制中的主要环节。习惯成自然,当听到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说到“撤销街道办是改革趋势”时,许多百姓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喻义:撤销街道办之后,行政权力将有怎样的变化?对于市民生活而言,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一个常识曾经被反复重申:行政级别越多,行政效率就会越低,人浮于事还会造成财政压力。那么,当下而言,我国各城市的街道办到底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行政角色呢?王金华说,中国城市的管理层次比较多,一个市就有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市、区里布置下来的任务,街道转手开个会,再布置给社区,街道起的只是个“二传手”的作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街道办事处里,老百姓找不到自己的“父母官”,而街道办事处的官员们也找不到所谓的“子民”。街道办没有区县职能部门的职能,也没有服务百姓的功能,它的存在只证明了权力的管理作用。

 

对于社区或居委会而言,街道办事处的存在,相当于在自己与区政府、市政府之间多加了一个中间权力。街道办既不可能下到基层按照上级指示落实种种任务,也不可能为市民办成实事,相反还会因为“上传下达”的功能容易让居委会或社区变成了街道办下的一个“小衙门”。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巨大的社区与居委会也就有了扩张权力、重于管理的趋势。权力要扩张,权利就是收缩;管理一旦加强,服务功能就会削弱。

 

站在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趋势角度说,社会自治是大势所趋。这需要行政管理逐渐放权,也需要基层政权更加民主,更需要市民慢慢具备“公民意识”。社会自治,曾经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实施过,不过,这一点早已被我们遗忘。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近日在《人民论坛》撰文提出,“社会自治是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自我管理,是一种非政府行为,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一体之两翼。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良好的社会治理而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言以蔽之,实现社会自治,既能扩大民主,也能减少行政成本,实现自治就是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质的问题在于,放权不等于撤销机构,撤销了机构也不等于放权。如果在撤销了街道办事处之后,居委会与社区每天还都要面临大量的“红头文件”要处理,居委会与社区相信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相反,还可能会成为缩小版的街道办事处。效果也无非是,之前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权力被分割到了每一个居委会或社区上面,他们变成了新的权力机构。

 

必须要明确,撤销街道办事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放权并帮助整个社会实现自治才是最终的目的。如其不然,强权管理仍然会彪悍的存在,市民自治也将只是个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