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四六级:一场怎么考都不及格的试
(2011-07-28 09:15:03)
标签:
中国汉语四六级考试宋体能力测试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汉语四六级:一场怎么考都不及格的试
王传涛
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新华网 7月27日)
汉语四六级,是个新事物。在考试制度的立意初衷上是高尚无比:为了推进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为了抵御“外语热,母语冷”及汉语欧化与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从现实角度讲,汉语似乎还真缺少一个像“国标”一样的标准,汉语四六级考试也看似具备了可行性与必要性。但是,四六级考试在“上位”之后,汉语果真就能飞黄腾达、笑傲群雄吗?
考试固然能引起社会的重视,考试的内容也可以为汉语规范提供帮助,然而,考试永远只是一种选拔手段,之于判断高低分、选用专项人才责无旁贷,之于语言发展未必就是好事。无数经验表明,一旦语言考试成为规范工具或排挤其他考试的武器,考试就会走向两个极端:其一,功利化;其二,弱智化。
所谓功利化,是指汉语四六级考试很可能会像现在的英语四六级一样让众多学子的学习目的由学以致用变成应付考试。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运用。但现实之中,考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同学之中,又能有多少人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直接对话呢?可以预料,汉语四六级考试会让我国学子为了考试而学习。至于能否写出一篇没有语病的文章来,似乎并无益处。
所谓弱智化,是指任何考试都会在所谓的“考试大纲”之中命题。题型、题量都决定了汉语四六级考试必将以一种固定的形态出现在考生面前,但语言是又活的,是不需要约束的,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规范化的考试只能让语言弱智化。现在有许多人将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题译成中文,结果不料,被译成中文的英语考试内容根本就是在侮辱考生的智商:A、小明吃了吗?B、小雷认定小明吃了吗?C、小雷吃了吗?此语境下,谁也不能保证,汉语四六级考试中就不会出现这样弱智的类似于无厘头式的问题。
欧美人没有搞英语四六级,我们搞了;欧美人没有搞汉语四六级,我们也搞了。我们搞英语四六级,是针对中国考生;我们搞汉语四六级,也是针对中国考生。搞来搞去,除了能让我国考生增加了一门考试负担外,对于抵抗“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或是加强用语规范,根本没有帮助。只要“不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不发学位证”的校规还在那里摆着,英语四六级就会作为一种符合程序正义的“合法考试”永远逍遥下去。折腾来折腾去,“汉语热”不可能兴起,新种类的“考试热”倒可能成为新风尚。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为了考试而存在,更不可能在死板的考试制度中成长发展。对于教育部门而言,要让语言找到一条符合它自己发展规律的路径,而非用考试制度来“促进”其发展、“规范”其运用,“促进”和“规范”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适得其反、南辕北辙。一言以蔽之,举行汉语四六级考试就是一场怎么考都不及格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