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年薪30万”更可怕的是银行监管的虚设
(2011-04-13 21:10:04)
标签:
沧州市宋体商业银行法银行监管工资单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比“年薪30万”更可怕的是银行监管的虚设
王传涛
一年收入能够达到30多万,15天年休假工资多达6万元这是河北省沧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下称沧州市信联社)的工资单,日前被贴在网上,网友称其为“史上最牛工资单”。记者多方联系沧州市信联社,均未得到回应。但河北省信联社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相关调查结果已经上报给银监局。(4月13日《山东商报》)
年薪30万、15天年休发6万,让无数工薪阶层羡慕不已。许多行业连个年终奖都没有,人家沧州信联社却早就领导全体职工走向共同富裕了。巨大的收入差距直接恶化了本来已很严重的贫富悬殊——我们买个楼要先付出15年到30年青春,人家炒个房就像买白菜。更让人绝望的是,本想在有生之年跟这些人进行“比学赶超”呢,没承想,人家都不带我们玩,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会是被人家的工资收入越拉越大。
巨大的工资收入差距,严重挫伤了所谓收入公平。隐约之间,公众与网友又一次想起了传说中的《工资条例》。有人说,国企、金融部门与社会普通职位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拉越大,0.47的基尼系数,便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具体到沧州市信联社的问题上,呼唤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期盼《工资条例》,都还是不可预知的事;更主要的,“年薪30万”还是反映了银行监管缺失的问题。
银行的收入能达到多少?2010年,数据统计显示,13家全国性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润6659亿元,日均净赚18.24亿元。如此巨大的收入,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如果监管不到位,都会出现问题。出现天价工资,并非稀奇之事。事实也确实如此,沧州市信联社之所以陷入“史上最牛工资单”事件旋涡中,也是因为监管缺失所致。
银行业的监管缺失,首先体现在法律的滞后。我国银行监管制度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法》而建立。《商业银行法》第六章为“监督管理”部分,为“监督管理”部分。但这一部分,仅有5条内容,这些内容多涉及一些基本的业务审计与稽查内容,至于银行收入如何分配、如何监督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既然法无所依,人家信联社是年薪30万还是300万,并不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司法问题。
再者,相关职能部门的形同虚设,也是重要的方面。相关负责人的一句“调查结果已经上报给银监局”,让我们揆视到了其中猫腻。就算法律没有限制银行业的收入,但起码的收入公平还是要维护的。30万的年薪,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银行直逼央企领导的趋势——再不加以控制,恐怕更难言公平公正了。另外,如果是国有银行,地方国资委也应该对其负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
“史上最牛工资单”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银行业收入的巨大优势,更看到了民生的不堪。当下的银行业监管,很像食品安全的体制监管。一方面,法律趋于落后,另一方面,监管权力也似“牛栏关猫”。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沧州的这起“史上最牛工资单”事件,绝非是最后一起。相反,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