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飙摔门”见证“独立王国”的权力现状
(2011-03-31 21:26: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发飙摔门”见证“独立王国”的权力现状
副县长敢对暗访人员摔门,就敢对老百姓“摔人”
王传涛
近日,一段2010年11月吉林电视台播出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吉林扶余县被投诉欺骗投资商,副县长在协调会上对暗访人员“发飙、摔门”,县委办公室主任满身酒气。县委书记则称,所投诉问题发生在自己上任之前,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3月31日红网)
发飙的官员有许多。比如某环保部门女官员在录制节目时对律师与主持人发飙;再比如某村干部对上门要求公开财务的村民发飙。但是,以上两者都是对“纳税人”发飙,对来自上级的暗访人员发飙,实在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必须得向扶余县喝了酒的县委办公室主任以及“发飙摔门”的副县长致以“敬意”——发飙总比向暗访人员“送卡送钱请吃饭”更真实,如果“一团和气”了,反而会显得很没意思。
问题是,县领导怎么敢对省国土资源厅的暗访人员发飙呢?他们的底气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没有担忧顾及?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与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班子成员长期身处“独立王国”有着莫大的关系。长期以来,在一县之隅,虽然官级不过处团级,但每一个县域都近乎一个“独立王国”,本地的检察与司法系统,基本从属于县委县府,所谓“一府两院”也很像是一个县府下的两院,而不是制约县府的两院;县纪委也很像是县委下的纪委。
县委书记的权力有多大?这个答案并不明确,但有一句话却能反映其中的一些问题——县委书记是中国权力最大的官,除了外交、军事、国防,其他权力都具备。坊间有这样的比喻,“县委书记就土皇帝”。即便是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副处级领导,也不会受到纪律检察部门太大的监督制约。此权力现状之下,上级派来的暗访人员,也就根本不被这些县领导放在眼里了。发飙摔门,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讲一个“受贿次数最多官员”的故事吧。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在担任封丘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贪污受贿上千万元,先后1575次受贿,创下官员受贿次数与频率之最。笔者计算了一下,李荫奎自任县长到被双规,共约六年半的时间。六年半共约2372天,而其受贿次数竟然多达1575次,平均1.5天受贿一次。按理说,这受贿也有“审丑疲劳”不是,拿钱拿到手发酸了,也该休息一下吧,可人家就是乐此不疲,堪称“劳模”。我想,这就是县领导权力现状的一个最佳标本。
“郡县治,天下安。”控制县领导的权力,已然十分紧迫。为了约束县政权力,2010年11月,中央纪委、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县委权力要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如果该意见落实到位,且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我们有理由进行期待,县委权力很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权力所向披靡而缺少约束,是很多社会乱象的根源。贪污受贿也好,对暗访人员摔门发飙也罢,都是缺少监督与制约的体现。如此语境之下,权力就会容易失范,更会经常越位与惯于自肥。规范权力运行,把县领导的权力关进笼子里,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否则,他们敢对上级暗访人员摔门,对县里的老百姓,很可能就会“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