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不直播”对春晚并非坏事
(2011-02-01 12:51:13)
标签:
娱乐春晚央视安徽卫视大年三十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地方台不直播”对春晚并非坏事
□王传涛
日前,安徽广东等多家卫视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除夕不转播央视春晚。安徽卫视一负责人称央视春晚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而今年央视又要收转播费,所以安徽卫视决定不转播。随后央视否认春晚将收取转播费。(1月31日《新京报》)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看春晚时会有这样一个特点:按着摇控器从1台播到尾台,仍然能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换台,所有的卫视电视台只播放着一场晚会,这就是央视春晚。所以,春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这是一桌丰富的大餐,还是一桌不得不吃的大餐。
春晚的号召力,国人有目共睹。倘若说春节是中国人的信仰,春晚就是国人信仰的最重要载体。今年预计达28.5亿人次挤春运的目的,也正在于能赶上大年三十晚上那次年夜饭以及年夜饭后的文化年夜饭——春晚。大年初一,大家伙除了说拜年的话之外,就是谈论春晚了。这正是春晚的魅力和实力所在。
魅力与实力,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卫视播春晚,就很是没有大哥风范的“后天”因素。表现至少有如下几个:一,各大卫视都要直播春晚,也就明摆着各大卫视在除夕之夜不准办春晚,办也不能直播;二,热爱地方卫视的观众,能且只能看一场晚会,如果遇到不喜欢的演员与明星,也没有换台的自由,因为你换与不换,节目都在那里;三,如果春晚上的部分表演很没文化,我们也只能倾听他们的文化灌输,从这个意义上,春晚不是晚会,而是文化垄断……
所以,当看到湖南、安徽几家卫视不直播春晚的消息时,许多网友表示“内牛满面(泪流满面)”,因为:我们终于有不看央视春晚的权利了;我们终于有看地方春晚的自由了;我们家里的摇控器终于可以证明有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春晚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信仰的载体,但更重要的,春晚还是一台节目,公众对这台节目有评价的权利,如果节目差强人意,观众还应具备“用脚投票”的自由。
对于春晚来讲,这未必就是坏事。因为,不直播春晚,可以当成是春晚节目的一个试金石。如果地方卫视的春晚,能够在某些节目、某些时间段里的收视率超过春晚,则证明央视春晚的这个节目或这类节目在内容设计上一定有所俗套;如果地方卫视举办的春晚,在收视率方面全面盖过了央视春晚,则央视春晚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当下的公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口味。这样的道理可以从“跨年晚会”的竞争中得到验证,据了解,共有17家卫视级电视台举办了“跨年演唱会”,排在前几位的是近几年一直走娱乐化路线的几家地方卫视,而非“央视跨年”。
唯有竞争,才能让春晚更加进步;唯有开放,春晚作为一种文化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来;唯有剔除垄断化的经营模式,春晚也才有出路。这是文化发展的大势,更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如其不然,央视春晚只能作茧自缚、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