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软广告招惹了谁
(2011-02-06 23:14:27)
标签:
沈阳春晚宋体软广告广告问题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春晚的软广告招惹了谁
王传涛
央视导演组一再强调春晚无植入广告,有网友发帖细数春晚植入的软广告,网帖中称,西单女孩弹唱时的背景为某游戏画面,多个名企老总有特写镜头等共8项,详细列出了赞助商公司名称和赞助形式。(2月6日《京华时报》)
春晚有没有植入广告,这是一个问题!今年春晚的广告叫软广告,区别于往年的硬广告。软和硬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事实证明,无论软与硬,春晚只要有广告,就会招惹人。
为了反驳春晚导演组的结论,为了证明春晚导演之前承诺的失信,网友们连小沈阳的背包和服装都拿放大镜给看了。虽然只找出来了8项软广告,但与去年春晚植入广告的恶劣程度比较而言,今年春晚确实做到了“零植入广告”的承诺。至少,植入的方式不如之前粗犷豪迈了——软广告,毕竟不如硬广告硬。
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网友们为何这么在乎春晚有没的植入广告?应该讲,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要求一台晚会如同患上洁癖症一样去杜绝所有商业标签,很不现实。即便赵本山的徒弟不拎着酒盒子、刘谦不变果汁的魔术了,一些服装的风格也难以逃脱被猜疑的命运。可以说,除非小沈阳光着屁股上舞台,不然,他身上的商标就难逃公众的法眼。
问题的答案在于,谁能够有实力成为春晚的赞助商?谁能够有实力“给全国人民拜年”?是观众与网友,是房地产商,还是其他行业的领军品牌?只要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明白,观众与网友为何会这么再乎春晚的广告问题了。春晚给某果汁老总两个镜头,自然不是白给的;宋山木们那些笑容可掬的神态,也不是寻常百姓能体会的;春晚上有三个小品批判高房价,也似乎很像房地产的一贯作风,人家根本不需要上电视台打广告,春晚也就被晾在了一旁……就连一般的“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机会,都被一些垄断行业占领了,公众怎能不计较广告的问题?
春晚应该给谁做广告?答案是民生。春晚应该是老百姓的晚会,不是宋山木们的晚会;应该是农民工们的晚会,不是“随手可以捐30000元钱”的伪农民们的晚会;春晚应该是智慧性幽默的晚会,不是用“给力”“浮云”“淡定”等一系列网络热词生搬硬套、七拼八凑的晚会;更不是中了500万台下观众明明说“要”,而演员们却说“不要”的晚会。如果不能正确的反映民生,则春晚的广告问题一定会成为问题。
为谁做广告的问题,其实是为谁代言、替谁说话的问题。计较春晚广告,不是计较春晚广告收入有多少,而是计较它是否能够反映百姓的真实生活以及民生诉求。春节,春晚,春运,三个问题必须一脉相承。春节是全国人民的信仰,春运是全国人民的痛楚,如果春晚只谈春节不谈春运;如果春晚只求用一些弱智的所谓幽默来赢得一些老板们的掌声与叫好,那春晚的广告问题,也就成了与公众意愿背道而驰的一个问题。
春晚的软广告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硬广告都不是问题。但前提必须是,春晚一定要为百姓、民生打一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