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东省宋体幼儿园《中国青年报》福利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公款幼儿园”让我们趴在了起跑线上
王传涛
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21日开幕,代表们都收到《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有代表发现,按此预算,省8所幼儿园一年花费超过6863万元,比去年有所增加。早在7年前,就有省人大代表指出,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为不合理,因为机关幼儿园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让少数人受益。(1月23日《钱江晚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无数家长对孩子入托问题的基本行事原则。我们削尖了脑袋将孩子往好一些幼儿园里送,花了大量的择校费、赞助费,最后却发现,这是一个冤枉钱,因为有些人根本不用花,财政预算已经安排好了一切。窘迫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不曾站在起跑线,我们一直在那里趴着。挡住你的孩子进入跑道的,是一个新型的特权福利——公款幼儿园。
感谢当地政府对于预算的公开透明。要不然,我们很难看到如此真实而剽悍的公款福利。原本以为,公款福利的内容不外乎“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和“公车消费”。现在想来,我们太天真了——权力无所约束,预算无从审计,财政未能完全透明,就寄希望于只有“三公”,无异于痴人说梦。结论只能是,我们只有“恩(N)公”,他们帮我们花完了税收,而手段绝非只有“三公”、“四公”。
“8所幼儿园一年花费超过6863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解构。其一,2009年广东机关幼儿园曝光6001.32万元的财政预算来计算,平均到机关幼儿园的每个小朋友人头上,大约为21563元。很多年轻人生了孩子,会成为“孩奴”, 然而,对于机关单位来讲,生个孩子不是负担,而是彻彻底底的福利,是真正正正的“福气”。
其二,与公众对比之下,“入托难”诟病,原来只是个传说。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进行过一项1万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92.86%的人认为“上幼儿园难”,71.43%的人认为“非常难”;也有媒体报道,某大城市民办学校的学前班今年的学费涨了70%,高达一年20480元。《人民日报》也曾经连续发文质疑“入托难”的问题。但现实真得让我们很受伤——总有一部分人能够处于桃花园中独享优惠,入托的问题,根本都未能“难”过。
“入托难”是个民生问题。我们往往简单的将这一民生问题归结为以下两个层面:福利不到位,竞争不自由。殊不知,福利不是不到位,而是对机关幼儿园很到位,对普通幼儿园不到位;竞争不是不自由,而是根本就没得竞争——他们在大块朵颐的吃肉,普通幼儿园却连点肉丁都分不到。他们在饕餮,有人在挣扎。
“公款幼儿园”作为一种公权福利,不仅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造成了巨大的特权福利,更是一个严重的“分蛋糕”失败的标本。莫说幼儿园的财政预算有多少,莫说教育投入有没有占到GDP的4%,单单剔除公权福利这一项来讲,我们就需要一种公平。否则,“神马”解决“入托难”问题,都会成为“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