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生重压之下,“啃老”只是伪命题

(2011-01-21 21:12:12)
标签:

江苏省

宋体

《论语》

《扬子晚报》

老年人权益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民生重压之下,“啃老”只是伪命题

王传涛

已经成年,却还成天赖在家中,啃老爸老妈的老本,这样的人被称为“啃老族”,被“啃”的父母即便有怨言,通常也无可奈何。今后,法律将为这些被“啃”父母撑腰,对“啃老”的子女说不。近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121日《扬子晚报》)

 

“啃老是个很让80后没面子的词。许多80后将至或已至而立之年,却还要从父母身上抽丝剥茧、茹毛饮血,即便父母们都愿意奉献,可这不能自立、不能支撑家庭的事实,也难让他们抬起头来。即便世人不说、社会不批,许多80后都恨不得每天写检查、撞墙壁。现在可好,“啃老”还要被扣上违法的帽子,这80后们,距离失守自己道德的底线继而走向犯罪也为时不远了。

 

“啃老”行为,从不道德到违法,很是让众多80后感到无辜。江苏省审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将要为这些被“啃”的父母撑腰,表面上看来,也确实能保障老年人的一些权益,提倡年轻人自立自强的精神,纠正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然而,“啃老”的问题却根本不在于道德,而在于民生。

 

“啃老”是民生的一面镜子。80后当然想自立,但是,当他们走向社会开始就业时,才惊奇地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就业率”,不是从容不迫的就业环境,而是屡创新高的失业率以及假的不能再假的“被就业率”;80后想努力工作,却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体面的工作,不是可观的薪水,而是社会里的种种收入不公,种种权益丧失;80后想独立买房,却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一两年就能得到一套房产的房价,而是一队又一队看似体面的售楼小姐与一叠又一叠很是美观的购房合同,一签字就要背负上大半辈子时长的房贷压力。

 

有房产证,没有房产;有土地证,没有土地;有青春期,没有青春;有白领生活,工资却也是白领……很多的年轻人,在逼仄的民生空间中,成为城市“夹心层”、“蚁族”、“漂族”、“阿鲁族”的代名词。此外,他们还身披多个奴的身份:房奴、卡奴、孩奴、节奴……所有的所有,都是整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语境之下,任一个年青人、任一对年青夫妇,都难是独自承担的。转而求其父母,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当下的民生压力,逼着许多年青人必须“啃老”。而当下的生活压力,也让“啃老”逐渐成为整个家庭共同奋斗的一种象征——这种象征,与孝与不孝无关,与有没有责任无关,与是否垮掉无关。有关的,只是我们的民生环境与幸福指数。“啃老”也好,“不回家看看”也罢,都有着非常现实的语境。

 

将一代人用孝与不孝、是否道德来进行评判,难免形而上学,治标不治本。某著名小说家说,“当有人拿着一本《论语》来告诉你做这做那时,他不是在教你学《论语》,他是在教你上轮椅。”

 

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最应当警惕的就是道德绑架。明明是春运没有买到票,却非得要搞出个“不孝敬父母”的结论来;明明就是付不起房子首付,却非得要整出个啃老的噱头来,岂不荒诞?作为立法权力,最应当关注的,应该是保证春运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顺利回家、如何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以及其他民生的问题,而不是按着道德说教个没完甚至是按将道德上升到法律层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