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向上观望,只能向下围观“小月月”
(2010-10-09 22:12:58)
标签:
凤姐上海宋体月月芙蓉姐姐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无法向上观望,只能向下围观“小月月”
王传涛
《700万人次网上围观“小月月”上海游记》:楼主蓉荣讲述了高中同学小月月及其所谓男友小W来上海游玩,遭到了无比复杂而又痛苦的经历。楼主蓉荣于7日晚开通微博与网友互动,表示会尽快结局,但到现在为止,原帖的点击也已经接近1600万。对于小月月现象的火爆,作者蓉荣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博得了大多数人的共鸣”。(10月9日《东南快报》)
一不小心,一位可以与芙蓉姐姐、凤姐相媲美的网络丑角再一次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并且一炮而红且红到发紫,她的名字叫“小月月”。那么,“小月月”是谁、她到底有多少吸引人的长处?
笔者在网上找了许多关于“小月月”的新闻,费了许多力气才算弄明白了“小月月”的“真实身份”。首先,在网络微博中出现的主人公,在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其真人,还是个问题;但就微博中的描述来看,“小月月”是个“病人”,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说话极不顾及人情面子,身高150CM、体重80KG、用山寨机、提LU包、穿紫色内裤……可谓人间“极品”。但在笔者看来,如此人间“极品”,绝非“毒一份”,有凤姐、芙蓉在,我们又何以再制造另外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吃噱头呢?另外,凤姐与芙蓉姐姐,是自我曝光、自我炒作、自我“献丑”,可这个小月月是“朋友曝光”、“朋友背叛”,网友为何对这种只道他人短、不说他人长的现象还是如此追捧呢?其中的社会原因,自然值得探讨一番。
在笔者看来,只有社会价值观的次序出现问题时,我们才可能去集体围观并关注个别丑恶的人物与现象。“小月月”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丑,但是她却在网络社会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点击率,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小月月”的创作者或揭发者,相信深谙其中道理——正是因为当下社会价值观完全混乱的,才导致了一个末流小丑人物的登台与流行。
不在安逸中成长,就在堕落中疯狂。我们把精力放在了关注“小月月”身上,本身证明我们好的事物已经到了麻木的感觉。本来应当放在首位真善美以及梦想、追求和抱负,都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从现实层面讲,对于年轻人来说,无法实现梦想,只能选择“堕落”;因为我们无法用真实的情感去关注城市里的房子、车子以及稳定的工作,我们只能通过在与凤姐、芙蓉姐姐的审丑对比中,实现自我感觉的良好——这种心态,说到底,仍然是个民生问题。因为,我们无法向上看,我们只能向下看。
“小月月”走红,证明了向上方向的路径中是困难重重,而根源的问题则在于“民生之多艰”。笔者的担忧之处在于,如凤姐、芙蓉奶奶、小月月这样的“大众痰盂”越来越多之后,社会对于是非的判断标准会愈加模糊,社会之中每个人的底线会因为这些小丑人物的走红而大幅降低。
破除这一危机的唯一方法,并不在于将这些人名进行封杀,而在于让网民与公民看到向上的希望——希望是向上的,小月月是向下的。